专题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
标准来源: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专题制作: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联系我们

电话: 010-82387968
邮箱: shujushenqing@126.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 100083

首页 > 汽车腐蚀 > 汽车腐蚀 > 汽车腐蚀理论

总体概况

点腐蚀又称孔蚀,是一种集中于金属表面很小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蚀孔状腐蚀形态,它的特点是腐蚀孔直接小而深,它的形态因材料与介质不同而不同,有半球形、平壁形、不定形、开口形和闭口形五种。点腐蚀是一种较均匀腐蚀更加危险的腐蚀,因此它能在较短时间内导致穿孔。

点腐蚀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表面产生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如碳钢表面镀锡、铜、镍等);二是点蚀发生在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例如在含有卤元素的介质中,它们形成点蚀的强弱顺序为Cl---;三是点腐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该临界电位称为点蚀电位或击穿电位。

点腐蚀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蚀孔形核和蚀孔生长。

影响点腐蚀的主要是环境因素和冶金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介质类型、介质浓度、介质中其他阴离子、温度和PH值。

金属材料接触某些溶液,表面上产生点状局部腐蚀,蚀孔随时间的延续不断地加深,甚至穿孔,称为点腐蚀(点蚀),也称孔蚀。通常点蚀的蚀孔很小,直径比度小得多。点腐蚀又称孔腐蚀,是一种腐蚀集中于金属表面的很小范围内并深入金属内部的蚀孔状腐蚀形态,其特征是腐蚀孔直径小且深,其形态因材料与腐蚀介质不同而异,有半球形、平壁形、不定形、开口形和闭口形。点腐蚀是一种更为危险的腐蚀,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导致穿孔。蚀孔的最大深度与平均腐蚀深度的比值称点蚀系数。此值越大,点蚀越严重。一般蚀孔常被腐产物覆盖,不易发现,因此往往由于腐蚀穿孔,造成然性事故(见金属腐蚀)。点腐蚀金属表面的电化学不均匀性是导致点蚀的重要原因。金属材料的表面或钝化膜等保护层中常显露出某些缺陷或薄弱点(如夹杂物、晶界、位错等处),这些地方容易形成点蚀,核心。金属浸入含有某些活化阴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的溶液中,只要腐蚀电位达到或超过点蚀电位(或称击穿电位),就能产生点蚀。这是由于钝化膜在溶液中处于溶解以及可再度形成的动平衡状态,而溶液中的活化阴离子(氯离子)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金属的局部表面形成微小蚀点,并发展为点蚀源。例如不锈钢表面的硫化物夹杂的溶解,暴露出钢的新鲜表面,就会形成点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