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不同组织对于建筑用抗震耐火钢的性能影响,设计一种节钼( Mo) 型含量的试验钢,其组织由铁素 体+贝氏体组成。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轧制工艺,可获得具有不同贝氏体体积分数的建筑钢。由于奥氏体变形促进了铁素体相变,二阶段轧制相较于一阶段轧制会获得更多体积分数的铁素体组织,经过铁素体相变后,保留的未转变奥氏体体积分数会减少,因而会获得更多体积分数的贝氏体组织。通过对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进 行分析研究,发现包括一阶段轧制和二阶段轧制的两种轧制工艺都能获得建筑钢原型,其室温性能优异,符合 460 MPa 级钢的强度标准,屈强比小于 0. 80,表明钢种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 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 具有较多贝氏体体积分数的试验钢具有更优异的耐火性能,一阶段轧制钢的高温屈服强度约为 402. 5 MPa,二阶段 轧制钢的高温屈服强度约为 294. 1 MPa,前者比后者高约 108. 4 MPa。在600 ℃ 高温下,生成大量的大尺寸合金渗 碳体。同时通过高温应力-应变曲线可以测量出,一阶段轧制试验钢的高温弹性模量约为 104. 6 GPa,明显高于二 阶段轧制试验钢的 87. 5 GPa。 通过对 600 ℃ 3 h 后试验钢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进行统计,可以看出,贝氏体体积 分数更高的一阶段轧制试验钢的位错密度明显高于二阶段轧制试验钢的。通过强度贡献计算可以看出一阶段轧制试验钢在 600 ℃ 时的位错强化贡献值约为 141. 7 MPa,而二阶段轧制试验钢只有约 91. 7 MPa,表明贝氏体具有更高的高温稳定性。 更高贝氏体体积分数的钢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火性能,其在耐火试验中位错密度和高温弹性模 量仍保持较高,位错强化带来的强度贡献是其耐火性能差异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