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资料:
- 武汉理工大学
- 标准来源:
-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 专题制作:
-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联系我们
-
-
电话: 010-82387968 -
邮箱: shujushenqing@126.com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编: 100083
总体概况
对经过50 次循环试验后的试样进行SEM观测及EDS 分析, 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 试样在两种溶液中均发生了局部腐蚀. 比较而言, 在含Cl-的SA溶液中形成的蚀坑大而深, 而无Cl-的SB 溶液中形成的蚀坑小而浅. 为了进一步分析蚀坑的形成与发展,表1 给出了图1 中两个典型蚀坑内腐蚀产物的EDS测试结果. 两种溶液中形成的蚀坑内均发现了较高的S含量, 这说明溶液中SO42-容易聚集在蚀坑内, 有利于蚀坑持续发展. 此外, SA 溶液中形成的蚀坑内还发现了少量Cl-将上述50 次循环试验后的两种试样进行清洗、打磨并测量试样两个表面的蚀坑深度. 结果表明,SA 溶液中试样上形成的5 个最大蚀坑深度分别为113, 121, 156, 177 和185 μm, 而SB 溶液形成的5 个最大深度分别为42, 43, 49, 54 和61 μm. 显然, SA溶液因含Cl-而蚀坑深度值较大, 其最大深度值约为SB溶液的3倍.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orrosion productsin pits A and B in Fig.4 (mass%)
Element | S | Cl | Si | Cr | Fe |
A | 3.71 | 0.36 | 0.53 | 8.05 | 42.39 |
B | 3.90 | - | 0.70 | 7.91 | 4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