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我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从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到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再到“神舟十一号”将于10月中旬发射。经历了60年的发展,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起步晚,但是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初级教练机——初教-5教练机到歼-20试飞成功并且即将服役。这些均表明中国的航空工业早已经进入技术发展创新、自行设计研制的重要阶段。

当然,这些振奋人心的斐然成果都离不开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六十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经历了修理、引进、仿制到改进、改型和自行设计研制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目前我国已定型生产的航空用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牌号约2000余个,针对第三代航空产品所需关键材料,如热强钛合金、高强铝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不锈钢、树脂基复合材料、单晶与粉末高温合金等已具备试用条件;制造航天器的材料与飞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大致相同,主要有钛合金,铝合金,玻璃钢等,其中先进复合材料应用以来已逐步走向成熟,减轻了结构的重量,提升了装备的性能,已成为航空航天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众所周知,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耐老化和耐腐蚀、适应空间环境、寿命和安全等等。

六十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呕心沥血、潜心研究,为蓝天铸剑、为祖国护航!开发先进材料和防腐新技术为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瓶颈。装备千里,防护先行!因此,继续开发新型航空航天材料、新型防护技术仍是目前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大事记回顾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都具有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它不仅是这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是其国防实力的重要支撑。 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航空航天工业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强大保障力量。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航空航天领域中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促进了航空航天科技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深化了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的改革,实现了航空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累计生产几十种飞机和直升机超过2万架,发动机近6万台,导弹2万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2400多架。“十一五”期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品产值达到46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倍。此外,中国航天产业在应用端有着500~600亿元的规模,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航天器100多颗,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成功进行了45次运作火箭发射,将自主研制的51颗卫星发射上天,形成了气象、资源探测等多个卫星系列。

航空航天防护技术创新之面面观

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将会推动航空航天材料朝着质量更高、品类更新、功能更强和更具经济实效的方向发展。航空材料与航空技术的关系极为密切,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与其相对应的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航空航天材料在航空产品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耐老化和耐腐蚀、适应空间环境、寿命和安全是航天航空领域里材料研究的几项重要课题。

未来展望

航空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事业40多年的蓬勃发展,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生动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一个航空航天大国需要的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总体产出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在航空制造领域,我国每年要进口百余架的大型客机,大量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在航天领域,我国航天器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卫星通讯也主要依靠外星。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所以国家要多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强技术基础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继续保持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势头。相信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的未来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