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一带一路”地区腐蚀与防护数据分析中心成立暨“‘一带一路’沿线材料腐蚀及典型环境特征科学调查”项目启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参加单位包括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
我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中最亮的名片,2019年底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70%,金属材料作为主要承载结构在接触网、高速列车和钢轨工程中占比超80%。材料腐蚀是影响高铁安全运营最危险的因素之一,高铁用关键材料环境腐蚀性能评估与防护新技术体系是其长期安全服役至关重要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各类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为普及材料腐蚀知识和促进材料腐蚀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数据中心举办了三个大型线上活动,包括世界腐蚀日、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
电网中的金属构件经常暴露于多变的大气条件下,包括温度波动、湿度、污染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这些都会导致大气腐蚀现象。大气腐蚀是一种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能够逐渐削弱金属的结构完整性,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造成构件的损坏或功能失效。对于依赖于金属塔架、导线和其他金属设备的电网系统而言,大气腐蚀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可能导致电力传输中断、设备故障甚至严重的安全事故,从而对电网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运行构成了重要挑战。
煤气管道是钢铁企业或其它流程工业的重要设备,其服役安全关乎企业的生产安全。煤气管道腐蚀是一个长期无法解决的工程难题,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恶性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究其原因在于煤气管道多处于高温高湿高污染环境,受原料成分、生产工艺和运行状态影响,高炉煤气及冷凝水成分复杂多变,极易形成强酸性腐蚀溶液(例如部分沿海地区钢铁企业的煤气管道冷凝水pH甚至可低至0.5)。在实际工程中,管道结构也异常复杂,历史上通过现场监测手段,很难准确确定腐蚀的部位和原因,一旦发现腐蚀,就已经穿孔,需要立即更换装备,增加钢铁企业安全风险和运行成本。由于煤气管道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如何确定煤气管道腐蚀的关键因素成为管道腐蚀防护的卡脖子环节。这其中实际蕴含着一个材料腐蚀学科的百年难题,即精准掌握金属腐蚀动力学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这是因为金属腐蚀过程时间长、影响因素复杂和失效过程是动态的。精准掌握实际工程中装备金属材料腐蚀动力学规律,难度更大。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团队自2013年开始研发腐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分析等数智化技术,以求精准掌握金属腐蚀动力学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