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兴衰与大国的兴衰紧密相连。
大国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深刻的教育变革,日本着名的东京大学就是明治维新的产物,我国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也兴起于维新变法之中;同时,大学也能对大国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13、14世纪,英国诞生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后,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也随之而来。历史上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较量,如今,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实力和潜力,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具有高质量的大学体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各自国家在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探出头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了解自己和它们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ARWU排名反映的就是世界各国大学的学术状况。从2003年首次发布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七个春秋,期间见证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变化与发展。通过对各国在不同排名段的学校数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不同阶段的教育实力。软科为大家选择了近五年来ARWU前500强的高校排名数据,按照国家分类,看看各国总数的变化。
从入选情况来看,学校数量始终保持在10所以上的国家有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荷兰、瑞典、韩国和西班牙。
美国:顶尖高校未来如何发展?
美国向来以雄厚的教育实力在世界各国中独领风骚,并长期占据着ARWU前百强的半壁江山。但2014到2018五年间,美国高校的ARWU百强数量由52、51、50、48逐渐降至46所,其实力似乎正在被一点点削弱。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成为各国都竞相比较的对象,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就如同一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为各国都提供了表演机会。美国作为“知识超级大国”,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想要迈出更加令人瞩目的步伐,的确比较困难,倒不如看看“后来者”如何进步。
英国:稳定的状态依然能保持吗?
热热闹闹从2016年开始的“脱欧大戏”正好处于14到18年间,从ARWU排名来看,脱欧似乎并没有对英国高校产生太大的影响:代表各阶段高校数量的块状均较为平均地分布,稍有变化,但不大。2017-2018年间前100名和201-300名的学校有所减少、101-200名和401-500名的学校相应有所增加。
英国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雄厚的教育实力闻名遐迩,稳定性也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英国如此稳定的状态也离不开英国政府政策上的早早准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1999年和2006年先后发起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留学生扩招行动——《首相行动计划Ⅰ》和《首相行动计划Ⅱ》,大力吸引非欧盟学生、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于是,在近年来上演的一场场“脱欧大戏”中,英国高校似乎并不受时局的影响。
不过,和英国政府不同,英国的高等教育界似乎另有立场。
“欧盟公投和退欧的分析文章” 截图图片来源:牛津大学官网
牛津、剑桥等大学均曾在官网中发表声明,提及欧盟对学校发展的积极影响。欧盟一直为欧洲各国的科研提供经费支持,2014年启动、预计在2020年结束的科研计划《地平线2020》就正在实施当中,如果英国脱欧意味着将失去欧盟提供的经费支持,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忠于欧盟的优秀教学科研人才,而这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知今年英国高校是否会受“脱欧”影响呢?
其他进入ARWU前500的国家
除了英美中之外,我们来看看其他进入ARWU前500的国家情况。
澳大利亚进入前500的学校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从14年的19所、15年的20所,16年增至23所后开始趋于平稳。前百强和201-300段的学校数量都逐渐增加,301-400段的数量有所减少,都向着排名更加靠前的位置发展。
从14年到18年,瑞典进入ARWU500的11所高校没有发生过变化。同样情况的国家还有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它们都具有规模小、但实力强的特点。
还有七个国家近五年进入ARWU 500强学校总数是不断减少的: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虽然趋势都是减少,但幅度都很小,且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德国进入前百强和101-200段的学校数量保持稳定,201-300段的数量不断减少;法国各排名段学校数量均有所减少,导致总体数量有所下降;加拿大进入前百的学校数量不变,101-200段的学校不断增加,但201-300段数量急剧下跌;日本的总数有稍许下降、但变动不大;意大利没有进入前百强的学校,且101-200段的学校数量也在持续减少,由14年的6所学校降至18年的1所;荷兰进入前500的学校中排名前200的占比最多,且相对保持稳定;西班牙301-500段的学校数较多。
中国:从量变到质变仍有很长的距离
中国各排名段的高校数量从14年到18年基本上都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势头良好。14年到15年我国还没有能够进入ARWU百强的高校。随着2015年国务院“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明确要“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把“双一流”建设看为重要实现路径。这之后我国高校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2016年,我国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已进入ARWU百强的行列,且分别跃至58、71名的位置,同年,进入401-500排名段的高校也成倍增加。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推动了学术实力的进步,清华大学首次挺进ARWU前50,ARWU前100、200、300的中国高校也均有所增长。
虽然我国进入前500的高校总数仅次于美国,但前百强的高校数量却仍不及美国零头。我国正处于“赶超”阶段,前路有很多实力强劲的对手,更多学校想进入世界顶尖大学行列,仍有漫漫长路要走。但令人骄傲的是,在亚洲地区内,我国从没有顶尖大学已迅速发展为能和日本相抗衡了,2018年中国和日本进入ARWU百强的学校数量都是3所。
软科曾撰文《清北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想超藤校牛剑,优势和短板在哪?》,文章将我国清北与全球TOP10、各国TOP2名校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了中国高校和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和希望所在。
世界浪潮风起云涌,各国经济、文化都在飞速发展。作为国家教学和科研实力的重要象征,“大学”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而是否为“世界一流”又关切中枢神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纵观ARWU各国排名,国家间激烈的竞争始终处于此起彼伏、犬牙交错的形式,永不停歇。我国高校前进的步伐更是不能停歇。
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即将在今年8月15号公布,今年各国的情况如何,是会延续前五年的发展趋势,还是给大家来个“大逆转”?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