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发布了!涉及到哪些重点领域?
2017-02-22 12:30:57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提出了到2020年重点领域融合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这既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践抓手,也是引领性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时期,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进行周密部署、整体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关键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640


  一、推进基础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一)积极推进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西部交通战备的要求,重点加强中西部交通不发达地区的铁路和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沟通各战区的战略战役交通网,持续推进边海防和口岸公路建设;在重点区域的高速公路路段,建设军用飞机应急起降跑道和相应设施;充分依托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海上运输通道、高等级航道和航空网络,统筹加强交通战备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沿海沿江码头建设兼顾军用装卸功能、铁路军运设施扩能配套建设、完善部队重点机动通道网、铁路水路装卸地域连接道路建设、新造民船和机场改扩、新建贯彻国防要求等,满足部队多方式机动作战和演练的需要;结合实际需要,选择部分民用机场兼顾军事需求,改革空域管理体制,建立动态管理、灵活使用机制,逐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加强军地在资源、信息、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协作,建设全国性的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交通运输领域信息资源军地共建共享共用;依托大型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军民兼容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二)推进测绘、气象、综合防护等基础领域的军地统筹


  创新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优化军地测绘的专业分工,进一步推动建立多手段融合、多功能互补的测绘卫星体系,形成军地优势互补的格局。在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支撑保障、信息共享等方面,构建标准统一、分工清晰、资源共享的技术体系与业务系统。调整优化军地气象整体布局,集中军地科技力量,提升国家气象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统一布局、军地共建共享国家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强化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试验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建立军民兼容的综合气象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军地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制,健全海洋及边境地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装备协同保障机制。此外,还要继续推动空间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电磁频谱、时间频率、空间情报、核应急和安全等重大设施的军地统筹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强重要经济目标、重要民生防护体系和防空阵地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防指挥、防护工程、物资储备工程建设,完善防空防灾警报系统,不断提升人防工程的综合防护能力。


  (三)加快国家基础数据开放共享的进程


  适应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要求,打通军地信息的横向共享渠道,推进军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大数据仓库。需要借助国家大数据平台,整合强化军地情报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军事情报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实时获取、交换和使用数字化信息,通过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加强战斗效能。充分利用军用和民用信息安全资源,建设军地统一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系统,一旦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施紧急响应、处理和恢复,使各种文件数据和网络系统能够及时恢复工作,确保军用数据安全。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军地合作,采用新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利用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与设备优势,联合地方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和高等院校等共同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软科学研究中心等,积极开展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逐步形成一大批产学研一体化的大数据技术科研平台。


  (四)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


  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明确规定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重点,特别是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行业的发展时要充分考虑国防需求,推进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与军队战场布局、战场设施建设的有机融合,把“市场”与“战场”统一起来。各区域在制定铁路、港口、机场以及光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不仅在考虑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应当充分考虑军事和作战需要,尽可能把军事需求体现在中长期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做到规划一方、受益双方,建设一点,辐射一面。


  二、积极推进海洋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一)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与维护海上军事安全的有机融合


  适应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统筹海洋开发与海上维权行动,加强重要方向海洋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推动军民共建共享,加强海上维权力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军民兼用的海洋环境监测与服务保障、相关设施等手段建设。统筹军地涉海力量和资源,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障建设和海洋监管,实现开发海洋和维护海权的有机统一。从维权和维稳相统一的高度,重点推进南海开发,组织实施屯海戍疆和海岛开发,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有效维护海洋权益。统筹兼顾军地海洋水下信息需求,重点建设近岸、近海相衔接的海底观测及水下目标监视系统,加强海监等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完善海上防卫和维权行动协调机制,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继续推进军民兼用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深远海调查与海洋环境服务保障、大洋航路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水平。加强“数字海洋”等海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在海流、海浪、潮汐、海水温盐及气象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海上及水下目标侦测信息方面,深化信息资源军地共享共用,为海洋环境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行政执法、海上联合军事行动及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信息情报保障与服务。


  (二)推进海上目标信息的军地共享


  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推动军队与国家海洋、海事、渔政、海监等部门海上重要目标信息的相互开放共享,实现军地涉海部门之间信息融合、态势共享和通信互联互通。加强海上维权执法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军警民联合的海上维权斗争指挥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卫星、岸基和舰载雷达建设,加快建设军民兼容的海洋环境保障体系、海底观测及水下目标监视系统,加强军队与地方在观测数据、信息产品以及特情信息上的融合共享,为海上维权、海洋减灾等提供情报保障。


  (三)将海上战场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


  兼顾军地需求,搞好边远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加强对沿海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岛屿开发与海上战场建设的统筹规划,推进海上战场布局和国防设施建设与国家生产力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有机融合。搞好海上战场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海洋开发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海上战场建设规划等有机统筹起来,在战略目标、资源配置、技术形态、动员能力等方面实现协调。另外,还要建立完善沿海及岛屿军事征用和补偿的有关法规,按照对外开放区、非对外开放区和军事管理区三个层次,对沿海地区和岛屿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军事设施的保护力度。坚持寓军于民、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交通行业的资源优势以及储备的各类交通战备物资,以提高运输、修理、防护、建设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海上战场装备与物资结构,优化海上战场物资储备布局,逐步建立种类齐全、功能配套的储备物资库,为完成海上战场建设和保障任务提供可靠的物资支撑。


  三、积极推进太空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一)推动卫星资源的军地统筹和开放共享


  围绕卫星功能统筹、地面系统统筹、数据资源开放等内容,加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力量,完善军地数据共享、解密降密等政策和机制。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思路,着眼充分利用现有卫星应用资源,兼顾国家战略预警体系建设和太空作战的需要,加强军民融合的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卫星应用产业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基本建成长期可靠、稳定运行、布局合理、军民共享的空间信息应用基础设施,实现地面系统的整合和天基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构建军民兼容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服务体系


  统筹协调行业、地方和军队遥感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促进军民两用地面设施布局的完善和遥感数据资源的整合,加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构建卫星遥感数据综合处理与应用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依托卫星及地面应用资源,建设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网,形成军民共用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及应用体系。支持多种遥感卫星的数据处理、产品开发与运营服务,积极开展遥感数据的综合示范应用,推进空间对地、对海监测信息系统资源军地共享。


  (三)构建军民共用的卫星导航应用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移动位置运营服务平台和高精度定位增强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基础数据系统、卫星导航综合应用服务系统、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推动北斗导航在交通、通信、金融、电力等重点领域的常态化应用,形成军民共用的卫星导航应用服务平台,实现覆盖全面、应用广泛、军民兼容、平战结合、效益显著的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积极探索基于民用天基通信系统的军民两用发展模式,在民用天基通信系统建设基础上,发展军民两用共享的模式探索和研究。


  四、积极推进网信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一)加强光纤和无线网信资源的军民共享


  总体思路是光纤网络通信采用军民共建分纤或分波方式共用,无线网络通过特殊网络接口和加密机制实现军民共享共用。围绕实现自主创新、可控可信的目标,统筹军地资源,构建军民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研发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加强国家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强化军地网络资源和信息共享,为国家网络空间的防护、监测和预警提供保障,提高空间战略预警和积极防御能力;依托公众网络增强军用网络设施的安全可靠、应急响应和动态恢复能力,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成果提升军用信息网络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为军队遂行日常战备、训练演习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适当预置接入和信道资源。


  (二)完善军地网信资源共享、应急组织调度的体制


  机制统一规划军地信息传输网络建设,构建军民共用的国家光缆网,加快推进覆盖全球的军民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推动短波、超短波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军民共享共用,依托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加快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升级改造,依托地方政务内网和电信企业资源合建国防动员计算机网络,实现战时动员、应急处突等指挥信息军地互联互通。采取引进、融合、改造等方式,把高清电视会议、移动宽带传输、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战指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三)完善网信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载体


  将网信应用与服务作为推动网信军民融合的基本载体,将军警民联合指挥平台、北斗系统、物联网、后勤和装备保障等军民共用信息系统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北斗系统在交通、通信、金融、电力、公安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在重点车站、码头、机场、口岸等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构建军民兼容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开展军民各领域频谱需求预测、仿真分析、论证评估、检测认证,通过系统集成和网络互联,整合国家和军队的频谱感知网系,补充建设边海防和空中、海上监测手段,形成以数据融合处理为核心、地面系统为骨干、空中海上为延伸、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军民一体、无缝链接、高度融合的立体频谱感知网系;通过创建集规划决策、态势融合、数据共享、联合管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会商平台,建设统一的国家无线电管理指挥信息中心,实现军地频谱管理政策的统一会商、资源的统一规划、力量的统一调配、网系的统一调度、信息的融合分发。


  五、积极推进应急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


  (一)统筹推进军地应急力量建设健


  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推进军队应急指挥机构与国家应急指挥机构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将国防动员应急力量纳入国家应急力量体系统筹建设使用,提高协同应对能力。适度调整军队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结构,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生化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空降医疗等专业队伍和设备器材建设;适度拓展军地现有训练设施功能,改善军地应急力量训练条件;加强国防动员与国家应急体系的衔接,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应急作用,建立健全点面结合、通专结合的经济动员军地应急分级响应机制,增强国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


  (二)统筹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


  优化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仓库和军队后勤仓库空间布局,在主要战略方向和靠近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多发地的交通枢纽地区,建设一批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及重要物资应急储备基地和物流中心,提高军地联合应急供应保障能力。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储备物资收储动用轮换机制,在主要战略方向、自然灾害频发地和交通枢纽地区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应急储备基地,兼顾应急和作战需求。


  (三)统筹军地应急和公共安全领域的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军地核安全科研试验、核材料核武器核设施监管处置能力建设,以及核医学救援、核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相关训练设施建设。依托国家和地方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建成系统编组信息支援保障、海上侦察救助、战略投送、高新武器装备维修等预备役部队,统筹推进军地应急与公共安全领域的能力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作者简介:黄费连,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室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国家发展战略;王文华,陕西正衡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总监,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学、国家发展战略。)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