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的角度看镁合金的十年发展
2017-02-21 13:29:38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材料牛

镁合金是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装备、 电子电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在近期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中,高性能镁合金及变形镁合金,镁合金腐蚀控制及防护,镁合金锻件等等入选。本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平台检索镁合金专利,以期帮助大家对镁合金行业和技术的了解。
目前,名称中含镁合金的专利共有7036篇专利。按照专利按公开日各自年份(2008年-2016年),我们得到以下曲线图:

从2008年开始镁合金专利逐年上升。2016年的专利公开数量是2008年的3倍有余。

发明专利占所有专利的84%。


专利发明人方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丁文江院士的数量位居第一。丁院士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方面研究,并于2000年牵头成立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液态成型技术、镁合金固态成型技术、镁合金净化技术、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镁基生物材料、镁基能源材料等七个主要研究领域。
而重庆大学以及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分列专利申请单位和发明人第二。重庆大学于2007年牵头组建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潘复生教授是教育部轻金属“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大学轻金属研究院院长、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专利发明人排名第三第四的吴国华教授、曾小勤教授同样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而蒋斌教授和张丁非教授来自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从专利发明人和专利申请单位两项数据来看,上海交大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镁合金材料研发基地。
按照IPC分类号来看待镁合金的技术领域的话,排名前十的分类如下:

从中可以看到含其他有色金属成分的镁基金属研究数量最多。

以上是2008-2016年各主要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其中,以C22(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的专利最多,发展最快。B22(铸造;粉末冶金)次之。2013年,C23(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和C25(电解或电泳工艺;其所用设备)有大幅增加。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