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工信部发布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材料学科有哪些重点方向?
2016-11-09 10:05:46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工信部

  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目前面临的形势是新一轮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要求,创新驱动战略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新支撑。


1.jpg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究能力明显提升,若干领域创新成果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点建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及认定100家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建设60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加强,认定300家以上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17%,行业领军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3%。


  ——工业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61件。


  ——标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10000项以上,主导形成国际标准12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以上,国际标准话语权大幅提升。


 
重点任务

 

  1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3加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力度;

 

  4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5完善综合标准化体系;

 

  6培育区域创新能力

 

  重点方向

 

  1.发展高效、绿色的原材料工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钢铁工业

 

  以高效低耗和环境友好为原则,面向深部、复杂难采选矿产资源,开发安全高强度采矿技术与特色选矿工艺。以构建优质、高效、绿色的钢铁制造流程为目标,深度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相关工艺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发一批低成本、低消耗、高强度、长寿命、全生命周期减排的钢铁材料,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提出的钢铁材料需求。加快形成我国钢铁材料品种、生产、应用、评价与标准规范体系。


 
钢铁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矿产资源:共伴生组分与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技术,国内铁矿、焦煤等资源科学勘探技术,低品位难选矿综合利用技术。


  流程、工艺与装备:高炉-转炉长流程和废钢-电炉短流程的关键界面匹配与优化、二次能源高效转化、低品质余热回收利用、节能长寿高炉系统、冶金副产物治理及资源化应用等节能减排技术,洁净钢冶炼系统、高效轧制及热处理、薄带铸钆、无头轧制等工艺装备,两化深度融合的质量管控系统与智能制造系统。


  钢铁材料:高铁轮对用钢、新一代超高强汽车钢、高品质冷镦钢等钢铁材料,基于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以及不同服役环境下材料设计与评价、组织控制、精确成型与加工等关键技术装备。


 
(2)有色金属

 

  工业开展成矿区带与矿产资源基地深边部成矿潜力评价与成矿预测综合技术方法研究,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研发深部、大型复杂金属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建设智能矿山和智慧矿山,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短流程清洁冶金技术,废杂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与装备为开发重点,进一步推动产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研发低能耗短流程、高效高精度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及装备,掌握大规格材料稳定批量制备技术以及表面防护、连接等多种应用技术。积极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有色金属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矿产资源:无人采矿技术装备及智能控制技术,难处理金属矿和战略稀缺资源清洁高效提取利用关键技术,高效绿色选冶药剂。


  节能环保与循环利用:冶炼渣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废水治理及循环回用技术,冶炼烟气治理及余热利用技术,废铅物料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高铝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及综合利用技术。


  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高性能大规格铝、镁、钛、铜合金材料制备及精密成形工艺与控制、服役性能评价等技术,大型复杂截面型材、管材、锻件等技术,高纯金属、稀有稀贵金属材料制备、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低成本化等应用技术与成套工艺,难熔金属成型、大尺寸靶材、功能梯度系列硬质合金、高球形度合金粉及丝材、电子浆料及催化材料等制备技术。


  重大装备:高效节能采选冶大型装备和先进控制装备与系统、大规格高性能合金锭坯铸造机、大型主承力锻件多向等温模锻压机、大型复杂整体壁板蠕变时效成形成套装备、超薄壁大型筒形件精密旋压成形机、大规格板材连续辊底淬火-多级时效热处理装备。


 
(3)石化和化学工业

 

  开发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效绿色阻燃材料、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高端石化产品的制备加工技术。突破石油炼制技术,满足质量升级需求,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开展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发展生物化工,进一步降低石化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等创新产品及新型肥料增效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突破典型无机产品、有机产品和关键中间体的绿色制造工艺。


 
石化和化学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高端石化产品:抗菌合成树脂、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专用树脂、车用轻质环保高性能聚氨酯、高强度高韧性多功能环氧树脂、茂金属聚烯烃树脂,高强碳纤维稳定工业化生产技术,茂金属聚乙烯大型挤压造粒技术、熔体微分电纺纳米技术、金属化塑料环保技术,绝热阻燃高性能聚磷腈、大分子膨胀阻燃剂高效合成与应用、高性能防火阻燃聚氯乙烯(PVC)建材,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溴化的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弹性体(BIMS)、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高孔隙率无机膜、高温气体除尘膜、耐溶剂分离膜、经济型高性能离子交换膜,30万吨/年及以上聚乙烯异向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压造粒机组。


  石油炼制:基于原油加工配方化、信息化、精细化的未来炼厂全流程优化技术,高档润滑油制备技术,固体酸、离子液体烷基化技术,RSDS-IV技术、催化裂化降低汽油烯烃并提高辛烷值技术,液相循环加氢与滴流床加氢组合技术,更高活性的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和复合级配技术,超深度脱硫RTS技术,以劣质催柴(LCO)为原料生产高品质汽柴油的LTAG技术和RLG技术、FD2G技术,分子炼油以及配方原油技术,原油和成品油在线调和成套设备。


  现代煤化工:日处理煤4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日处理煤量3000吨级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及大型煤气化过程工艺优化技术、100万吨/年煤制芳烃及衍生物工程示范、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单系列13亿立方米/年)成套工艺示范、30万吨/年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产业化示范、低阶煤分质梯级利用工程示范,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合成气制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煤基聚乙醇酸降解材料技术、煤油共链技术、费托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及反应器、催化剂,煤化工废水特征污染物酚氨及杂环类降解、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煤化工过程多种废气污染物处置技术。


  生物化工: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聚脂、聚氨基酸、生物基聚氨酯和天然高分子为代表的系列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品种,生物法制备多元醇生产聚酯和聚酰胺方法。


  化肥农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尿素、缓(控)释肥、尿素硝酸铵溶液,适用于节水农业的储水保水功能肥、滴灌肥原料、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多功能肥料,钾硅钙肥(调理剂),甲噻诱胺等农药系列新品种,绿色生态农药分子设计和系统优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高效环保农药制剂、关键助剂与应用技术、节能减排新工艺。


  绿色工艺与装备。无机产品(电石、乙炔、硫酸、过氧化氢)、有机产品(石油磺酸盐、壳寡糖、盐酸羟胺、氯乙烯、聚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精对苯二甲酸)和关键中间体(己二腈、环己酮、2,3,5-三甲基氢醌)的绿色制造工艺,千吨级酞菁颜料、杂环有机颜料和偶氮型有机颜料连续化生产、万吨级高性能高浓度色母粒高效清洁化生产工艺及装备,节能和高安全性轮胎设计与制造。


 
(4)建材工业

 

  积极提升我国水泥工业在功能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满足海工、能源、交通等国家重大工程要求。提升中国浮法玻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浮法玻璃制备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建筑卫生陶瓷设计技术,积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研发适应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的节能、绿色、生态型的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推进非金属矿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开采,研发加工成套技术与专用装备。以无铬化为方向,重点开发低导热长寿命耐火材料,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窑炉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水泥及水泥制品行业:高能效低氮预热预分解及先进烧成技术,高效节能料床粉磨技术,水泥窑安全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成套技术与装备,原料、燃料均化配置技术,窑体氮氧化物消解和窑尾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数字化智能型控制与管理技术,新型低碳高标号、重大工程建设用多品种特种水泥熟料生产技术,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滤膜袋收尘技术等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及装备,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平板玻璃行业:平板玻璃节能窑炉新技术,玻璃熔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和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浮法玻璃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型控制与管理技术,平板玻璃垂直堆垛机、数控拉边机、新型垂直搅拌器、熔窑组合式投料装备等关键装备,新型节能玻璃、真(中)空玻璃,透明导电膜等特种功能玻璃(基板)技术和成套装备。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陶瓷墙地砖新型干法制粉,连续球磨工艺及成套装备,陶瓷装饰用喷墨印刷技术装备及功能喷墨墨水,激光打印技术装备,新型自动陶瓷砖检选包装技术,原料标准化及柔性精确自动配料技术,卫生陶瓷智能化生产技术及成套装备,抗菌自洁新型色釉料制造技术,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创意设计与制造技术,建筑陶瓷砖薄形化、卫生陶瓷洁具轻量化及低品位原料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


  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行业:轻质高强保温砌块和预制建筑墙板,利废节能的轻质内墙隔板、外墙复合保温板和带装饰饰面装配式墙板及砌块、防水保温一体化墙体及屋面材料,轻集料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成套装备和工程应用技术,新农村建设用建筑保温材料、外围护结构保温用材料、A级防火保温系统,超低能耗建筑配套建材技术,光伏光热一体化墙体及屋面材料。


  耐火材料行业:水泥窑用低导热轻质高强耐碱砖、低导热高强抗剥落砖、低导热镁铝尖晶石砖、镁铁铝尖晶石砖、低导热硅莫复合砖、微纳米增韧型浇注料、高温喷补结合材料、轻质高强耐碱耐火浇注料、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干法喷涂料,玻璃熔窑用低导热熔铸锆刚玉砖、氧化铝格子砖、高强高密度硅砖、抗蠕变锆英石砖、烧结氧化锆砖、大型整体U形熔铸氧化铝流槽砖。


 
(5)新材料

 

  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做好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轴承、齿轮、弹簧及工模具用钢,挤压、铸造铝型材,基础树脂,工业陶瓷等先进基础材料。加快高温合金、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轨道交通用钢,高强汽车薄板,高强高导铜合金、铜铝复合材料、核电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用轻合金材料、大规格镁合金及钛合金材料,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及膜材料,高端稀有稀土功能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精细陶瓷及其粉体和前驱体、人工晶体等关键战略材料的研发。开发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极端环境用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突破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等静压、高效合成、结构设计等核心工艺。


  2.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基础配套能力

 

  (1)机械工业

 

  以提升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为重点,提高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推动电力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化推广,突破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与加工等主要生产过程的先进农业技术与装备,提高农业装备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针对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技术创新需求,加强基础数据库、安全基础等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以及专用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究,强化工业性试验平台建设,扭转基础制造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


 
机械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


  机器人: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技术。


  电力装备: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


  现代农业装备: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适用于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中小型农业装备。


  基础制造技术与关键零部件:近/净成形、3D打印等快速成型、精准热处理与表面处理、高速高效精密切削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技术,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齿轮、高端液压与密封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精密、智能化仪器仪表以及高端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


 
(2)航空航天装备

 

  加快大型飞机研制,提升航空发动机创新能力,建立产业配套体系,开发宽体客机,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及其机载系统,高推重比、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及先进涡桨(轴)发动机技术。加强航空材料研制,提高国产元器件的性能、质量、寿命和可靠性,形成独立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3)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大力发展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开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装备、新型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突破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的国际竞争力,如:超级生态环保船舶、极地运输船舶、大型LNG燃料动力船舶、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船等,掌握重点配套设备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可靠性等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4)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智能、绿色、高速、便捷、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核心技术,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传感器、控制芯片、车载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快速充电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发展整车轻量化技术、低滚阻轮胎、车身外形优化设计,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发展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1)轻工业

 

  以低营养损失、节能减排、绿色、安全为特点,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食品加工制造技术。开发高效环保的造纸技术。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重点方向,发展家电技术。以绿色环保、清洁化生产为前提,发展高附加值皮革、毛皮及制品和鞋类产品。积极开发塑料新材料和新加工技术。推进轻工产品制造过程的数控化、智能化,发展高端智能轻工装备及轻工产品。


 
轻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食品工业:新型高效酶制剂,高效菌种选育技术,新一代分离技术和节能干燥技术,非热灭菌技术,大宗食品原料的精深加工技术,食品营养品质靶向设计技术,功能食品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食品营养基因组学,废渣废糟等固废资源化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控制技术与工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在线检测技术,食品风险评估体系,食品安全溯源和预警体系。


  造纸行业:新一代清洁制浆与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利用纤维原料的复合型生物精炼技术和生物衍生新材料技术,高性能纸基复合材料,高效环保制浆造纸化学品制备,固体废物处理及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


  家电行业:低温室效应潜能值(GWP)制冷剂应用技术,变频技术,不同热源的热泵节能技术,高效换热器技术,太阳能混合能源技术,节能降噪技术,智能与物联网家电关键技术,绿色设计及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技术。


  皮革行业:绿色、高物性皮和毛皮用化工新材料以及鞋用材料,清洁化制革及毛皮加工技术,污泥、废毛、废革屑等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含三价铬固体废物有效再利用技术,铬鞣替代技术。


  塑料加工业:高效、复合、低毒及无害化的多功能高性能助剂及材料,针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塑料新材料,高端氟塑料,高档医用塑料,高档树脂镜片,汽车装备制造、国防等领域工程塑料,高强轻质材料和制品,液化天然气储运专用高强度聚氨酯绝热材料,基于拉伸流变的超高分子量高效加工技术,超临界流变发泡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板材,增强热塑性管材,高效节能长寿命塑料异型材,可调控降解农用塑料薄膜,生物基降解材料,改性功能塑料新材料,废旧塑料高值化利用,聚烯烃塑料的长效长寿命加工技术,聚氯乙烯的内/自增塑同步加工技术。


  轻工机械行业:制鞋单机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皮革和毛皮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面向五金产品绿色制造的数控-机器人集成智能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缝制机械,高效节能的智能化塑料装备,高速纸机流送系统、纸病检测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高速、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液态食品生产及包装生产线,大数据环境下食品智能制造数字化管控系统,应用于食品装备的定制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洗涤设备和整厂控制系统,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自动化生产装备。


 
(2)纺织工业

 

  开展纤维材料加工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一批高速、高效、高品质的新型纺纱、织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一批生态印染加工技术,提升重点产业用纺织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推进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突破纺织机械高效率、高质量、高可靠性加工关键技术。


 
纺织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纤维材料行业:化纤高效、差别化、多功能加工关键技术,大容量节能低耗柔性加工技术,高性能纤维低成本制备技术、高性能纤维应用技术,生物基化学纤维、纳米纤维、循环再生纤维工艺技术和装备,化纤数字化、智能化加工技术。


  纺纱织造行业:新型环锭纺、喷气涡流纺,高效节能环保机织技术,全成型、高机号、特种纤维针织技术与装备。


  染整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染整废水、污泥治理及回用技术,生态纺织化学品及应用技术,高品质多功能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数字化全流程染整技术。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端医疗卫生、过滤、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安全防护、结构增强用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产业用纺织品专用原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结构设计、精细化成型、多工艺功能性复合、功能化后整理等关键技术。


  纺织机械行业:高性能纤维及生物基纤维成套装备、新型针织设备、智能纺纱设备、高速无梭织机、节能减排的印染机械、非织造布机械、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数字化监控技术,高端数控化、连续化、智能化纺织机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4.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1)电子信息制造业

 

  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发展高端芯片,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推动先进制造和特色制造工艺发展,提升封装测试产业的发展水平,形成关键制造装备和关键材料供货能力,加紧布局超越摩尔相关领域。突破关键工艺技术,实现长寿命、高效率、高分辨率AMOLED产品量产,突破柔性制备核心技术,推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向高分辨率、低功耗、超窄边框等方向发展。针对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电子元件产品向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无线化发展。加快发展智慧家庭、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新型信息消费电子技术,支持“产品+服务”模式,推动智能电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支持智能硬件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我国在光学加工设备、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光学仪器设备方面的设计及整体制造能力。支持企业强化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提升光伏电池及系统效率,降低光伏产品生产及发电成本,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及系统产品质量。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桌面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半导体存储器,智能终端系统级芯片(SOC),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核心芯片,电力电子芯片,16/14nm先进制造工艺以及高压、射频、数模混合、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制造工艺,高密度封装及3D微组装技术,光刻机、刻蚀机、物理气象沉积(PVD)、化学气象沉积(CVD)等核心设备和大硅片、光刻胶、靶材等关键材料。


  新型显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AMOLED)背板、蒸镀、印刷、封装等关键工艺技术及设备,全息、激光等显示技术,10寸以上柔性显示器件,8.5代及以上大尺寸玻璃基板,量子点、石墨烯等关键材料的显示应用。


  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系统所需的继电器、微电机、线束、厚薄膜集成电路、超级电容器、连接器等关键电子元件技术,满足物联网、智能家居、环保监测、汽车电子等应用需求的各种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传感器,低成本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关键光器件、石英晶体振荡器、连接器及线缆组件。


  信息通信设备:采用国产安全可控CPU的计算机和服务器设备及存储设备,计算机办公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工控设备,信息安全产品,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及系统设备、仪器仪表、终端和芯片等全产业链产品,高端路由、交换芯片及设备,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和光交换设备,软件定义网络(SDN)设备,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设备,汽车、医疗与金融等行业应用电子产品,智能传感设备,新型光电显示设备,电力线通信组网设备。


  信息消费电子设备:采用激光、超高清、裸眼3D、高动态范围显示(HDR)和三维声等新技术的新型视听设备;智慧健康养老设备;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外围设备。


  光学光电子:半导体激光器用芯片,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固态化和低成本的激光器件,25Gbps以上直接调制激光器(DML)和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铌酸锂高速率光调制器,25Gbps以上探测器,光线传感器,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及新型衬底材料,高功率激光加工设备,激光用光纤,高性能光学薄膜镀膜设备,新型光电、石墨烯、新型光学玻璃、高分辨率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用的材料及探测器,小尺寸、高集成度、高分辨率光学镜头设计、组装技术。


  太阳能光伏:稳定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高效全单晶铸锭、高效单晶拉棒、长寿命N型单晶拉棒技术,多晶硅片金刚线切割技术及120-150微米以下新型切片关键技术,高倍聚光电池、新型薄膜电池,适用于不同区域的耐酸碱性等差异化组件及高效组件封装技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离子注入等成套设备生产线,高效逆变器、储能技术及管理控制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光伏微网系统、智能光伏电站。


  最后,规划中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注重国际技术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