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盛况空前!2018第五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在珠海盛大开幕
2018-12-10 23:31:06 作者:王元 来源: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2018年12月9日中国·广东·珠海,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耐蚀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排名不分先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合作承办的“2018第五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在广东珠海·长隆横琴湾酒店盛大开幕!共有8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腐蚀防护领域及材料领域的专家、业内精英人士、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前沿·延寿·互利·发展”。

 

  中国工程院张福泽院士、周克崧院士、侯保荣院士、毛新平院士,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陈光章研究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晓刚教授、秘书长杜翠薇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李劲教授、宫声凯教授、胡文彬教授、刘建华教授、韩冰教授级高工,东北大学王昭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张广照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员,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刘静教授,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伟华教授,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志宏教授级高工,厦门大学宋光铃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赵永庆研究员,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首席专家郭晓宏教授级高工,北京科技大学张达威教授、董超芳教授,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副所长廖圣智、副总工程师王浩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闫永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郑玉贵研究员、李京研究员,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杨朝晖教授级高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张维教授级高工,大连理工大学刘贵昌教授,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贾豫冬执行秘书长、崔雅秋秘书长,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化雄,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副院长王俊山,南钢研究院副院长陈林恒,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杨建炜副所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争显教授,中山大学罗莊竹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企业理事会副理事长高学奎董事长、吴欣航总经理等众多企事业单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1.jpg

2.jpg

会议现场

3.jpg

4.jpg

5.jpg

6.jpg

与会专家及领导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杜翠薇教授主持。大会顾问、中国工程院毛新平院士致开幕辞,他强调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突出地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海洋事业发展重要引擎。材料科学是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的基础,全面发展海洋新材料及新技术势在必行。他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强化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变革性的创新研究,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成为材料学科研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率先建设成为材料世界强国而奋斗!

7.jpg 

毛新平院士致开幕辞

8.jpg

杜翠薇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汇报学会的相关工作并致欢迎辞。

 

9.jpg

李晓刚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对历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作了总结性的阐述,对各支持单位表示由衷地感谢,随后宣布大会开幕,大会进入了主旨报告阶段。

 

10.jpg

侯保荣院士发表会前感言

  12月9上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李晓刚教授和李劲教授主持。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向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中国工程院张福泽院士、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  东北大学王福会教授、东北大学王昭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张广照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  天津大学胡文彬教授、中山大学李伟华教授、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志宏教授级高工、厦门大学宋光铃教授分别作了《飞机结构日历寿命》、《海洋环境的高温腐蚀与防护》、《高强度大规格及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海洋防污的新策略:动态表面防污》、《基于超高硬度与抗菌特性统一的防护薄膜表面与界面行为》、《海洋工程铜合金的微区腐蚀机制及表面改性研究》、《南海腐蚀与防护新技术研究》、《海工混凝土长期暴露试验》、《镁合金的海洋大气腐蚀》的主旨报告。

  张福泽院士介绍了自创的飞机日历寿命新理论新方法。他表示,准确测算飞机的日历寿命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长期困扰国际航空界的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张福泽长期开展飞机腐蚀、疲劳、损伤力学和表面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历经20年反复论证和验证,找到金属材料与真实环境参数之间的多种新规律曲线,建立了飞机金属结构日历寿命确定的新理论法则、新试验方法和新编谱方法,应用他创立的新理论新方法,可用腐蚀参量直接计算或试验给出真实环境下的金属使用日历寿命,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将为飞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1.jpg

张福泽院士在作报告

12.jpg

 

 杜翠薇教授在给张福泽院士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王福会教授介绍了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等在高温海洋环境(500~700℃,氯化钠和水蒸气)中的腐蚀规律和这种环境适用的高温防护涂层。

 

13.jpg

王福会教授在作报告

14.jpg

李晓刚教授给王福会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王昭东教授报告指出,针对高强度大规格及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等高端钢种国产化关键技术瓶颈,其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支持下,采用“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研究方案,开展了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突破进展,有效提高了高端海工钢自主保障能力。(1)高强度大规格海工钢:开发了大单重电渣模铸和国际首套300mm级超厚板辊式淬火装备技术;研制出210mm厚A517GrQ-M齿条钢板,通过ABS船级社认证;批量生产国内最大规格H1000耐低温H型钢,在北极LNG项目获得工程化应用。(2)易焊接海工钢:阐明了冶炼全流程夹杂物演变和热影响区组织调控机理,采用“低碳-氧化物冶金-TMCP”工艺路线成功开发出大线能量焊接用EH420级别海工钢,可满足200kJ/cm线能量焊接要求。

 

15.jpg

王昭东教授在作报告

  张广照教授对动态表面防污策略的原理及体系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展望了海洋防污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报告指出海洋微生物、动植物在海洋设施表面的粘附、生长形成海洋生物污损对海洋工业和海洋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海洋防污是一个与能源、环境、国防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其团队从高分子界面的基础研究出发,对海洋防污材料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动态表面防污”的策略,即不断变化的表面能有效抑制污损生物的粘附。基于该策略,他们发展了系列生物降解高分子基防污材料,包括聚酯-聚氨酯、改性聚酯、聚(酯-丙烯酸酯)等具有优异防污性能和力学性能生态友好材料,开辟了海洋防污新路径。

 

16.jpg

张广照教授在作报告

  王立平研究员指出海洋环境机械装备运动部件需要承受机械力学和腐蚀损伤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超高硬度与抗菌一体化薄膜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微观界面调控行为和多层界面精细可控研究进展,以及该类薄膜材料在特殊海洋环境下的损伤过程和延寿方法等。

 

17.jpg

王立平研究员在作报告

  胡文彬教授报告指出铜合金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其中镍铝青铜合金因其在耐海水均匀腐蚀、耐空泡腐蚀和耐腐蚀疲劳等方面性能优异,还兼具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和抗海生物污损能力,因而大量用作海洋工程动力部件,诸如螺旋桨材料等。但是,镍铝青铜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元多相合金,其组织结构的不均匀性所导致的选相腐蚀问题,正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因素,也是镍铝青铜在海洋服役过程中多种腐蚀失效形式的本源问题。其课题组利用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微区电化学技术,分析镍铝青铜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区腐蚀机制,原位表征镍铝青铜的选相腐蚀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开发了多种表面改性工艺,包括离子注入、表面扩散化合金化等,有效克服了镍铝青铜的选相腐蚀问题,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能和服役寿命。

 

18.jpg

胡文彬教授在作报告

19.jpg

参会嘉宾现场提问互动

  李伟华教授报告指出南海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咽喉要道,肩负着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多方战略使命,极端的腐蚀环境严重阻碍了南海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南海丰富的太阳辐照、大梯度温跃层、强对流季风和稳定的海潮等天然能源,发展零能耗、免维护、长寿命的新型智能阴极保护技术已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20.jpg 

李伟华教授在作报告

 范志宏教授级高工介绍我国海工基础设施暴露试验站总体情况、已连续运行30年的华南湛江暴露试验站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暴露试验成果在耐久性基础理论及支持制订行业标准规范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对将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21.jpg

范志宏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宋光铃教授指出镁合金作为重要的航空材料,若用于舰载飞机上,将不可避免地直接暴露于海洋大气环境中。海洋环境的气温、湿度、空气污染、海水成分等必然引起镁合金的腐蚀,但海洋大气对镁腐蚀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其报告简要阐述一些海洋大气因素对镁腐蚀的加速与抑制行为,同时对一些特别的实验现象,如雾霾中的特定成分对镁腐蚀的影响,作进一步讨论。

 

22.jpg

宋光铃教授在作报告

  12月9日下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胡文彬教授和韩冰教授级高工主持,同样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向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  复旦大学李劲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刘静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赵永庆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张达威教授、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王浩伟副总工程师、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郭晓宏教授级高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闫永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郑玉贵研究员、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杨朝晖教授级高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张维教授级高工分别作了《马尔代夫的那座桥》、《不锈钢缝隙腐蚀评价技术及应用》、《抗酸管线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耐蚀钛合金研制及应用》、《自修复防腐涂层研究进展》、《电子设备的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新一代耐蚀钢开发及应用》《正电位金属阴极保护技术》、《钝性材料冲刷腐蚀临界流速的最新研究进展》、《海洋工程装备腐蚀监检测技术及大数据应用》、《我国核电海水系统的材料腐蚀问题和腐蚀数据应用》的主旨报告。

  李晓刚教授报告指出中马友谊大桥是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工程的典范,这座中马友谊大桥防腐蚀工程设计能够有力保障实现其“百年工程”的设计目标,助推提升国家形象。马尔代夫属于高温高湿高盐雾气候区,所用材料必须选用耐蚀材料并进行重防腐涂层设计,经实际效果勘察表明: 重防腐涂装钢筋、3Ni钢新钢种及其重防腐涂层体系和316L及以上级别不锈钢可以满足热带严酷海洋气候下桥梁等海洋工程基础设施防腐设计需求。

 

23.jpg

李晓刚教授在作报告

  李劲教授指出海洋环境服役不锈钢种类繁多,组织与加工态复杂,腐蚀是其主要失效形式。由于缝隙腐蚀的临界电位与临界温度远低于点蚀,所以实际应用中比点蚀更经常地发生,它与生锈和焊缝晶间腐蚀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局部腐蚀失效形式。其报告在介绍不锈钢缝隙腐蚀现象、规律与几种典型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多种缝隙腐蚀评价技术,包括浸泡法、不同缝隙设计下的极化曲线法、扫描临界温度法、原位观测法等;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分析了成因。

 

24.jpg

李劲教授在作报告

  刘教授介绍了海洋和陆地管线用钢的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抗酸管线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抗酸管线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研究团队对此所做的工作。

 

24.2.png

刘静教授在作报告

  赵永庆研究员指出钛及钛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使得耐蚀钛合金成为钛合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我国历来重视耐蚀钛合金研究,创新研制出较多的新型耐蚀钛合金。其报告重点介绍了酸碱环境使用的耐蚀钛合金、核乏燃料后处理使用的特种钛合金、海洋工程环境使用的耐蚀钛合金,同时也介绍其特性及获得的实际应用。并阐述了这些创新研制的耐蚀钛合金均已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和大量应用。

 

25.jpg

赵永庆研究员在做报告

  张达威教授指出利用智能材料,使涂层具备自行修复破损及防腐作用的能力,有利于延长涂层使用寿命,这是近年来国内外腐蚀防护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报告回顾了防腐涂层中几大类常见的自修复机制,并重点介绍了一种具有三重修复功能的新型智能涂层。

 

26.jpg

张达威教授在作报告

  王浩伟副总工程师指出电子设备的腐蚀防护与控制工作不仅需要开展结构的防腐,还需在确保其电性能完好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性的防腐。其报告梳理了电子设备的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并以典型腐蚀案例为背景,着重介绍了电子设备使用环境改善方法、材料/元器件选用原则、结构优化设计及使用维护方法等内容。

 

27.jpg

王浩伟副总工程师在作报告

28.jpg

韩冰教授级高工给王浩伟副总工程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郭晓宏教授级高工报告指出其团队针对铁道运煤敞车运输酸性介质的腐蚀问题,建立了添加Cr、Ni、Cu、Sb等元素的复合优化成分体系,实现了传统耐候钢合金设计理念的创新;他们首次发现了Sb和Cr协同在锈层中富集,并形成致密锈层,显著阻碍浸蚀性离子传输并更加耐硫酸根和氯离子的腐蚀;采用先进原子探针分析技术与透射电镜技术相结合,在原子尺度上揭示苛刻腐蚀环境下表面膜微观结构的耐蚀机理;率先在铁路行业制定标准,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29.jpg

郭晓宏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闫永贵研究员其报告重点介绍了正电位金属专用阴极保护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并指出针对装备材料、结构及特殊工作环境如高温、深冷、淡海水、干湿交替等环境,开发具有高环境适应性的高效、耐用、经济、环保型阴极保护技术是当前乃至今后研究的热点。

 

30.jpg

闫永贵研究员在作报告

  郑玉贵研究员指出在冲刷腐蚀过程中,准确确定临界流速的大小无疑对指导材料的使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临界流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冲刷腐蚀机理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报告回顾了钝性材料临界流速的现象和确定方法以及环境因素对临界流速的影响规律,然后介绍了最新开展的相关研究结果。采用统一的方法,比较了6种常用不锈钢、3种镍基合金和3种钛合金的临界流速大小次序;研究了局部冲蚀区域临界流速的差异;采用颜色标记法和离子标记法研究了临界流速和材料表面膜破裂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索临界流速的机理,以便实验模拟冲刷腐蚀的单元损伤过程,他们研制了单颗粒喷射实验装置。

 

31.jpg

郑玉贵研究员在作报告

  杨朝晖教授级高工介绍了海工装备腐蚀监检测技术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导管架平台阴极保护及其监检测技术的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基于腐蚀监测大数据的阴极保护优化设计方案、腐蚀监检测大数据在海洋工程装备防腐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2.jpg

杨朝晖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张维教授级高工介绍了我国核电站在沿海的分布情况,海水系统的功能以及其对核电运行安全的意义,海水系统常用材料和防腐措施。针对不锈钢材料在海水系统设备部件上发生的腐蚀问题,探讨分析不同地域海水对材料腐蚀的影响。从缝隙腐蚀、点蚀、电偶腐蚀和冲刷腐蚀等几种腐蚀类型举例说明海水系统材料发生腐蚀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防腐措施。梳理了国内核电站海水系统的材料腐蚀数据,在核电站设计和运行阶段加以应用,提升核电站的选材合理性和运行可靠性。

 

33.jpg

张维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12月9日下午6点多钟,主会场会议完美收官,各院士、专家的发言及报告非常精彩,分别就各科研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享和探讨。

 12月10日,继续召开大会,会议由“海洋材料腐蚀行为及机理”、“海洋耐蚀新材料及新技术”、“能源设施腐蚀防护”、“能源设施腐蚀防护”、“高端装备腐蚀防护”、“涂层与表面处理技术”、“电化学保护与应用”、“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污损”、“船舶高性能材料及防护新技术”“ 新材料产业发展交流会”九大议题的六个平行分会场构成。国内腐蚀防护领域及材料领域专家就各分会场议题方面的应用现状、改进措施、技术创新、成果突破、产业发展、行业经济等等进行全面地探讨。

  在会议期间,多数参会人员充分利用会议的茶歇时间,就专业方向、技术问题向专家们请教、探讨、互相交换意见,同时参观了几十家领域内知名企业展出的先进产品、技术和测试仪器等。

 

11.jpg

22.jpg

展会现场

  本届大会无论从研讨主题、会议规模,还是前沿技术分享等方面都是盛况空前的!得到了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科技工作者等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