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资料:
- 中科院金属所
- 专题制作:
-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387968 -
邮箱: shujushenqing@126.com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编: 100083
- 跨海大桥
除了河流上有不计其数的桥梁,我国近些年修建了和正在修建一系列服役环境苛刻的跨海大桥,包括东海跨海大桥、澎湖跨海大桥、澳门跨海大桥、平潭跨海大桥、青岛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舟山跨海大桥、海沧大桥、厦门大桥等。随着河流污染的加重,淡水的腐蚀越来越不容乐观;而跨海大桥受盐害、冻融、海雾、台风、暴雨、工业排放物等多重腐蚀环境的综合作用,腐蚀环境严重恶劣,耐久性防护任务紧迫而严重,经实际服役后这些桥梁的腐蚀状况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以确保其服役安全。
跨海大桥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我国跨海大桥项目的不断发展,作为长期服役的基础设施,跨海大桥的腐蚀调查提上了日程。
跨海大桥是指跨越海湾和海域的桥梁。跨海大桥具有以下特点:
1. 跨度大。大多数跨海大桥的跨度都在5公里以上,有的在20或30公里以上,这是一般内河大桥无法比拟的;
2. 水动力状况复杂。这里是江流、海流的交汇处,风急、浪高、水深、潮大,喇叭口地段还容易形成涌潮;
3. 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由于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跨海大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周期长;
4. 投资总量大。建造一座跨海大桥,少则上亿元,多则上百亿元。因此,一个国家跨海大桥的建设水平往往代表着该国桥梁建设技术的最高水准。
跨海大桥的发展史
60 年代末,日本和丹麦两个岛国开始实施宏伟的跨海工程计划。日本以1973 年建成的主跨712m关门桥为起点,同时建设东、中、西三条线的本岛-四国联络线工程,并以长二十世纪跨度记录的明石海峡大桥(1991m悬索桥)和多多罗大桥(890m斜拉桥)的建成宣布这一计划的胜利实现。丹麦则从1970建成的主跨600m的小海带桥开始,以最终建成链接领土两岛的大海带桥(1624m悬索桥),将丹麦的几个岛连成一片。日本和丹麦作为新崛起的两个桥梁大国,在二十世纪80年代的跨海工程建设高潮中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
中国在80年代初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率先起步的广东省也出现了桥梁建设的高潮,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的积极参与。中国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在60 年代所创造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中认识到存在的巨大差距通过实践和应用取得了进步其中也包含一些为符合国情所进行的局部改进和创新,基本上是一种跟踪性的发展和提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跨海大桥建设。
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及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跨海大桥建设如火如荼。2008年,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2011年,随着全长36.5公里青岛胶州湾大桥通车,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纪录再次在中国刷新,这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由世界桥梁大国迈向强国。
中国台湾的澎湖跨海大桥连接澎湖群岛之中的两大岛,白沙岛与西屿岛,1970年首次建成通车时是东亚地区第一座深海大桥。但跨海大桥经过多年的潮汐及海风侵蚀,再加上交通流量增加,仅服役13年原桥就逐渐不堪使用,于是在1983年开始了历时13年之久的改建。
从1991年我国大陆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建成至今,我国拟在建及建成的跨海大桥共有72座,均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其中西南沿海10座,东南沿海11座,珠江三角洲地区12座,长江三角洲地区26座,环渤海地区13座。从建设进展阶段看,已建成35座,在建20座,拟建1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