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美军事禁运 解放军新型战机用上特殊材料是这些!
2016-08-05 13:36:42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yQmz-fxunyya2692026

 

  碳纤维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多领域,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战略基础材料。而其制造工艺又十分复杂,是一项集多学科、精细化、高尖端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随着当今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广泛应用,规模化生产成为其产业化发展的重大瓶颈。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稳定生产出高性能碳纤维,且核心技术长期掌控在日本和美国企业巨头手中。其中,日本的三家公司(东邦、三菱、东丽)碳纤维生产能力就占世界四分之三,成为业界的“巨无霸”。

 

2clF-fxupmws1301543


  其中,东丽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商,在四个国家设有碳纤维工厂。目前全球碳纤维总产能约8.4万吨,东丽占其中的近四成。2014年11月,东丽宣布获得美国波音公司价值86亿美元的飞机用碳纤维订单,成为东丽在飞机制造领域接获的最大订单。


  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消息称,国外将复合材料应用在战机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显的减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数据显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机身段,可比金属结构减轻质量31.5%,减少零件61.5%,减少紧固件61.3%;复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减轻质量32.24%。中国在最新的直10和直19武装直升机上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制的机身框架结构、直升机旋翼、机翼蒙皮和直升机尾翼部件。


  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但是轻质高强的结构材料,还能有效地吸收雷达波,具有隐身的重要功能。美国已用以制造最新型的隐形轰炸机。B-2隐型轰炸机的机身基材,F-117A隐型飞机的局部也都采用了碳纤维改性的高分子吸波材料。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采用了约24%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从而使该战机具有超高音速巡航、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和隐身等特性。而据外媒报道,F-35战机首飞时间一推再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超重。为此,洛·马公司采用多达35%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才大幅降低了机体重量。


  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应用在战略导弹的弹体和发动机壳体上,可大大减轻重量,提高导弹的射程和突击能力,如美国80年代研制的洲际导弹三级壳体,三叉戟-2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大力神-4火箭、法国的阿里安-2火箭改型、日本的M-5火箭等发动机壳体。


  外军认为,现代信息化战争既是高技术装备之战,更是高性能材料之战。现代武器装备发展,隐身化、低能耗、高机动性、大载荷等趋势凸显,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制更高强度、更高模量的碳纤维和与之相匹配的高性能作战系统,已成为军事强国比拼尖端实力的重头戏。美国防部在“面向21世纪国防需求的材料研究”报告中强调,“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有潜力使装备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的战略资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禁运。经过多年自主研发,中国碳纤维行业终于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取得了初步成果。


  2007年以来,国产军用碳纤维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新型装备领域。歼10的后续批次机型,在雷达罩、前机身、鸭翼、副襟翼、垂尾、平尾、机尾短舱和起落架舱门等各种次承力结构,都批量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中航沈飞公司研制生产的歼11B、歼11BS以及洪都L-15教练机,都采用了国产军用碳纤维材料制的垂直尾翼部件。我军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和巨浪-2都采用了国产碳纤维材料制的导弹壳体。(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