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复合材料协会副理事长方岱宁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2)上表示,2000年至今我国复合材料发展已取得重要突破,但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集中于碳纤维领域,我国碳纤维应从量产、稳定性、高端碳纤维三方面进行突破。
我国复合材料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70年代,受国外原料、技术封锁等多重制约,前期发展缓慢。本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复合材料产业取得重要突破,材料技术相对成熟,行业应用快速发展。
中国复合材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说,2000年以来,我国复合材料发展已由传统的军工和航空领域快速拓展至运输、绿色建筑、武器装备等行业。但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我国复合材料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集中于碳纤维领域。
方岱宁认为,未来我国碳纤维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量产,从提升碳纤维制备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等角度出发,突破关键技术和设备瓶颈,提高碳纤维产量。二是提升纤维稳定性,目前我国在碳纤维生产的氧化、炭化、石墨化等工序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工艺对温度、换热等方面要求,导致碳纤维拉伸强度等性能达不到要求,国内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可靠性方面仍有待提升。三是应集中研发高强中模纤维、高模石墨纤维等高端碳纤维产品,缩短与欧美的差距。由于碳纤维应用涉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美、日等国主要公司长期技术保密,成套引进技术等没有可能。我国应充分整合已有技术优势,实现高端碳纤维领域的快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