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晶间腐蚀性能的技术攻关
2014-10-17 15:05:51 作者:未知来源:

  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一种腐蚀破坏现象,表现为晶粒间丧失结合力,以致材料的强度变差。对于晶间腐蚀的产生原因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如贫铬理论、晶界吸附理论、沉淀相亚稳论、亚稳相溶解理论、应力论、沉淀相形貌论和腐蚀电化学理论等。

  其中,贫铬理论是最早提出且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晶界处的晶格是不完整的,有利于金属原子的扩散;在晶界及其邻近区域的的Cr会由于碳化物Cr23C6在晶界的沉淀而发生贫乏现象,造成晶界周围出现贫铬区,当Cr质量分数降低至12%左右时,在某些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晶界产生腐蚀,使晶粒间丧失结合力,即产生晶界腐蚀现象。

  TP321不锈钢(UNS S32168)是在TP304不锈钢基础上加入Ti元素,以增强其抗晶间腐蚀能力和耐高温性能,其原理是形成稳定的MC型碳化物TiC,以碳化物形成自由焓变化来衡量,TiC远比碳化铬稳定,可减少碳化铬的形成。

  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市场,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已逐渐被TP304L、TP316L等低碳、超低碳不锈钢无缝钢管替代;但在我国,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的需求量仍然很大,根据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的表观消费量在10万t左右。由于生产工艺与检验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生产的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耐晶间腐蚀性能合格率不高,一次检验合格率为80%左右。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公司自2009年投产以来,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产量约占总产量的35%,晶间腐蚀检验一次合格率在70%左右,远低于其他不锈钢产品的水平(≥95%)。为提高成材率,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该公司技术人员针对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耐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技术攻关,目标为将一次检验合格率提高至95%以上,达到日本住友金属公司等国外先进制造商的水平。

  目前国内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生产大都采用穿孔→冷轧(拔)→热处理→矫直→酸洗→检验→包装的生产方式。钢管在冷变形后,采用固溶热处理清除变形应力和改善组织,即把钢管加热至奥氏体碳饱和曲线以上温度保温,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再快速冷却,将高温组织在室温下固定下来,获得碳的过饱和固溶体。通过对标活动,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从化学成分控制、热处理制度调整、脱脂工艺优化等方面入手,使得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的晶间腐蚀一次检验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达到攻关目标。具体表现在:

  (1)通过化学成分设计,调整C、Cr、Ni、Ti等元素比例,可优化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耐晶间腐蚀性能;

  (2)TP321不锈钢无缝缝钢管进行固溶热处理时,炉内还原性气氛易造成钢管表面增碳;弱氧化性气氛对钢管表面质量较好,消除了增碳因素,且节约能源;

  (3)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冷轧后脱脂不净,对热处理后钢管表面质量影响较大,对耐蚀性能亦有不良影响;通过改进脱脂方法,可有效改善钢管耐晶间腐蚀性能;

  (4)固溶热处理保温温度设定为1050℃,对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有利;

  (5)若TP321不锈钢无缝钢管在敏感温度区间(450~900℃)内使用且环境存在强腐蚀介质,应对钢管进行稳定化处理。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