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什么是腐蚀
2014-05-07 15:22:21 作者:腐蚀与防护手册来源:

  腐蚀的定义是随着人类对材料与腐蚀环境的不断认识而深化和完善的,人类从不同角度曾对腐蚀下过不同的定义。例如:当表征腐蚀与单纯的机械破坏具有的本质区别时,将腐蚀定义为“材料因与环境反应而引起的损坏或变质”、“除了单纯机械破坏之外的一切破坏”;当指明腐蚀取决于材料和环境这两个因素时,定义为“材料与环境的有害反应”;当为了阐明金属腐蚀过程在热力学上具有自发性及腐蚀产物类似于相应的天然矿物时,又定义为“冶金的逆过程”。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金属腐蚀的定义是: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非金属尤其是合成材料的大量应用,非金属材料的腐蚀失效现象也日益显现出来,如涂料、塑料和橡胶的膨胀、变形、开裂、老化等。随着人类对材料与腐蚀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腐蚀的定义又进一步扩展到非金属腐蚀领域。现阶段关于腐蚀定义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腐蚀是指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介质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坏或变质现象。这里所说的材料是金属和非金属的统称,一般说来,引起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腐蚀的周围环境的作用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就非金属材料而言,周围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化学和物理作用;而金属材料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化学和电化学作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腐蚀是指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介质的化学作用下引起的破坏或变质现象。而将纯粹由物理作用引发的材料破坏或变质现象归结于其他材料失效方式。

  鉴于在防腐蚀工程的实践应用中,材料的各类物理失效实际仍作为防腐蚀失效归结于材料或工程方负责解决,故本手册在编写结构中采用了前一种观点,即将物理作用引发的材料失效纳入材料腐蚀范畴。(摘自《腐蚀与防护手册》)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