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2020欧洲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这些中国学者入选!
2020-08-03 16:05:31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战略前沿技术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共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361位学者当选。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该院院士主要来自欧洲国家,代表着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目前该院共有院士约4000人,其中包括7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科学家在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后才获得诺贝尔奖。


今年,香港理工大学的曹建农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秋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的刘俊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余翔教授当选新一届欧洲科学院院士。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曹建农教授 (Jiannong Cao) 香港理工大学潘乐陶慈善基金数据科学教授,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互联网与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曹建农教授于 198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6 年和 1990 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 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潘乐陶慈善基金数据科学教授,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以及理大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主任,并曾于 2011-2017 年担任学系系主任。曹教授之前还在澳大利亚的两所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多年以来,曹教授和国内外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参与组织国际会议,合作研究与项目申请,并联合培养指导研究生。曹教授还是国内其他重点大学的客席教授/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包括中山大学、深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


2010-2013 年兼任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讲座教授。


曹建农教授的研究兴趣涵盖并行和分布式计算、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大数据和云计算、普适计算、容错计算等方面。曹教授编着了 5 本在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方面的著作,参与编写9 部其他著作,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如 IEEE 系列期刊 IEEE Network, TC, TMC,TPDS, TWC, TDSC, JSAC, TCOM, TSE; ACM 系列期刊 TOSN, TOIT, TAAS; 及 PMCJ,TON, JPDC 等)和顶级国际会议(INFOCOM, ICNP, PERCOM, WWW, DSN, ICDCS, SRDS 等)上发表学术论文 700余篇。


曹建农教授主持和参与开发超过 90 个科研项目。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并完成超过 60 个跨学科和国内外合作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先进异构无线网络中的无缝通信与移动问题研究和应用所需的测试床;跨学科合作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监控结构性的健康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平台等。累计项目总经费超过 6,000 万港币,其中异构无线网络 Internet 接入项目获得香港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超过 1,500 万港币的资助。曹教授的研究受到政府和工业界的支持,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香港研究资助局、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香港建造业议会、香港学者协会、华为、IBM 和诺基亚。并且参与研发共 13 项专利。


由于杰出的研究表现与成就,曹建农教授于 2017 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以表扬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曹教授于 2018 年获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次荣获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的科研基金杰出贡献奖,并于 2009 年获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杰出科研奖、工程学院杰出科研奖;2009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创新科技博览会」铜奖;2006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 年中创软件人才奖;2003 年度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 9,获奖项目:面向对象与移动 Agent 技术研究);以及多次最佳论文奖(包括 DSAA 2017 、UIC/ATC/ScalCom/CBDCom/IoP/SmartWorld 2016、2016 年 SMARTCOMP 2016、ISPA 2013、WCNC 2011 等)。


曹建农教授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计算机协会(ACM)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曾于 2012-2014 年担任 IEEE 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在 2004-2007 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体系专委会副主席。同时,曹教授担任很多国际学术会议,包括 INFOCOM, PERCOM, SMARTCOMP, ICMU, ICPP, MASS, ICPADS, IWQoS,EUC/CSE, UIC/ATC, QShine 等大会主席(GeneralChair)和程序委员会主席(PC Chair),以及ICDCS, PERCOM , INFOCOM, IPDPS, ICNP, ICPP, ICC,WCNC, GLOBECOM, RTSS, SRDS,ICCPS 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担任众多国际著名期刊的编辑编委工作,包括分布式计算领域顶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 IEEE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 (TCC),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TC),IEEE Network,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 (TOSN),Elsevier Journal of 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 (PMC), 国内计算机顶级杂志 JCST 等等。曹教授还应邀在多个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做过重要报告(包括 WoWMoM,CloudCom, ICA3PP, CollaborateCom, SKG, ICMU, ICDCN, CCBD, PAAP, UMedia, NCTC,ChinaCom, ICPADS, CUTE, PDCAT, IET-WSN, WSNC, HHME, TSP, WISA, CSSE, ICYCS,MP2P 等),及担任专家组成员。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成秋明,1960年生,山西太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学地球科学学家、矿产勘查学家。他1982和1985年分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2002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成秋明长期从事定量地学研究,创立了地质过程奇异性理论、非线性矿产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他发现成矿、地震、火山等复杂地质事件质量和能量密度普遍具有分形分布规律,提出了“分形密度”新概念,建立了“密度-尺度”分形模型,推导了度量复杂地质过程中物质超常聚集与能量巨量释放强度的“奇异性指数”,研发了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分离、弱信息提取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新技术,实现了奇异性事件结构、规律和过程的定量表征与模拟,以及覆盖区和深部矿产定量预测,开辟了地学大数据分析的新领域。其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找矿实效,受到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高度赞誉,被认为“成功推进了非线性理论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不仅对地球科学,且对物理学和数学均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秋明2004年牵头组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成功。他先后担任国际勘查地球化学杂志(JGE)和国际计算机地球科学(C&G)杂志副主编,2015年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2012年当选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主席,2016年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2019年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ISC)首届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俊国,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资深客座研究员,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曾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


刘俊国教授长期从事水资源和全球变化、生态修复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水资源时空演变、水质性缺水评价、全球环境变化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在《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自然-气候变化》、《自然-可持续性》、《自然-通讯》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8篇,其中SCI收录138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所发文章被引用7877余次(Google Scholar)。发表Science论文1篇(共同通讯作者),PNAS论文3篇(第一、通讯作者和共同作者),Nature论文1篇(共同作者),Nature子刊论文6篇;其中12篇论文入选全球ESI高被引论文。2018年当选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领衔作者,为“水资源”章节中国唯一作者。


刘俊国教授创建了中国首个聚焦生态修复的省部级一级学会-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并担任首任和第二任理事长;创建了北京科协系统首个学会联合体-北京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联合体,并担任首任主席;是国际水足迹研究联盟的联合发起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科委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等近20项。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余翔,教授(博导),管理学博士,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系教授,管理学院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中欧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企业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与许可证贸易


部分海内外学术兼职:


欧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德国洪堡学者;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管理与法学院客座教授;暨南大学讲座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部分国内专业荣誉:


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云南省“余翔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湖北省荆门市熊兴化工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


国内其他任职:


湖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分管国际合作、学科建设和研究生院)。


部分国内社会兼职:


湖北省人大常委、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湖北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与许可证贸易”。


主要成果:


研究提出的多项立法修改建议和政策建议,分别被我国《专利法》、《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等采纳。


2011年起,担任中美政府合作项目清洁能源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CERC-ACTC)中方知识产权项目负责人。2015年受命担任整个中美清洁能源中心(CERC)及其下属共五个联盟的中方知识产权专家组组长、知识产权项目负责人。


2013年起,担任中欧政府合作项目煤炭利用二氧化碳近零排放(NZEC)示范项目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中方“知识产权、知识分享、技术转移”子项目负责人。


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知识产权领域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并正在继续主持多家中国企业委托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战略项目。主持承担和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


以英文、德文、日文、中文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合著出版中文专著1部、合著英文专著4部。


2002年担任教授至今,40多次应邀出席在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韩国、泰国、荷兰、波兰、南非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国际知识产权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或专题讲座。连年应邀为国家或地方政府、企业做知识产权培训。


教育背景:


管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1)(其中1999年4月至2001年3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作为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撰写完成博士论文)


工学第二学士: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工业管理工程(专利与科技管理)专业(1990)


工学学士:武汉化工学院矿山系采矿工程专业(1986)


讲授课程:


《专利战略》、《专利管理》、《知识产权前沿》、《国际技术转移法》、《经济法》等。


企业管理经验:


1992年10月 - 1994年6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技术开发公司,先后任副总经理兼工程师、总经理兼工程师(1992-1994);


1994年6月 - 1995年4月,华中理工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企业管理,工程师(1994-1995);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