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期刊不能唯“影响因子论”
2019-08-05 09:38:11 作者:程宗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每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CR)“发榜”就如同高考公布分数一样,引人注目。只不过最关注的人群仅限于科学界。


今年的影响因子(IF)普遍比去年高一些。在收录的12541本期刊中,IF大于3的期刊数为2923本,占总收录期刊的23.14%。

我们的《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IF 3.64,总排名第1967,属于前15.68%,学科JCR排名第三。

在国内学术圈,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绝对IF数谁最高。作为做期刊的人,我觉得,期刊的影响不仅仅靠影响因子,还要看其整体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一本有影响的期刊应该具有以下5个要素。

第一,遵守严格的学术道德。

这是最根本的要素,一个不遵守高标准的学术规范的期刊是不会长久的,迟早被踢出SCI或被“镇压”。

第二,具有非常高的口碑。

期刊的宗旨是为学术界服务及传播科学知识,不仅仅是论文储备。

如何做好服务,满足学者的需求,促进科学进步,是做期刊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并践行的。

一本有影响的期刊一定有非常高的服务质量和良好的口碑。当然,这种口碑是通过多年的日积月累形成的。

第三,良好的历史沉淀。

尽管老的学会期刊IF不一定很高,但是有很多人愿意投稿,其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它悠久的历史积淀。

当然,现在很多学会的期刊IF一直“涨”不上去,其原因在于论文引用不多导致传播影响变小。

但是,在开放获取(OA)时代和新刊蜂拥的时代,不少期刊仍自傲自大,表面上“活得很好”,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它们很可能会被淘汰或边缘化。

第四,影响因子。

IF一直是个有争议的指标,“完美的、真实的”IF应该是“纯天然的”。

但是,现如今总会存在用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操控期刊IF的事情。如何提高期刊IF,首先应该控制文章质量,加大力度宣传、推广所发的文章。

第五,期刊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学会和商业期刊都必须要考虑的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一个不能给学会和出版商带来利润的期刊是没有价值的。

少数的旗舰刊本身不一定带来很大利润,但它们可以为旗下“一般”期刊带来影响,通过其他期刊而盈利。

不过,这个指标似乎在当下国内的期刊界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甚至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指标。

经常听说,有些国内期刊宁愿花费巨额费用,也要挤入SCI行列。

那么,对于一个新刊或很年轻的期刊,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做成一个有影响的、有历史沉淀的高口碑的期刊,而不仅仅是有高IF的期刊?

首先是“做强”。

开始创刊时,常常没有人愿意投稿,这对一个新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契机。

通过这个机会,定好位,选好稿,通过发文量少、质量高,获得较高IF。这个过程通常要4~5年。

然后“做大”。

一旦获得较高的IF,就可以在保持IF和文章质量的同时,增加发文量。

这时再加大宣传力度,如精准宣传文章,建好学术圈,通过专题和高质量综述等保持并提升IF。

最后“做富”。

通过保持及适当提高发文量,坚持高质量文章和高质量服务,再通过多年的坚持,成为一个有一定历史的、有影响的高端专业期刊。

期刊的发文量大了,无论是订阅刊,还是OA刊,都应该能“做富”。尽管学术期刊不应该有暴利,但至少要有一定盈利或者不亏本。

比如,《园艺研究》走的就是这条路。2014~2017年创刊及进入SCI当年只发了30~40篇文章。

首先是确实没有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其次我们也通过这一过程严把质量关。

我们的第一个(2017年发布的)IF是3.6,排到JCR的第二名,当年9月IF被调到4.554,一跃成为第一。

第二年,期刊的IF从最初的3.6“掉到”3.368,很多作者会问我们“明年会不会再降”,但我们觉得正常。

当年,我们的发文量从2017年的40增加到75(涨幅87.5%),开始“做大”。

我们认为,一个一年只发几十篇文章的期刊是没有影响力的。通过提高发文量,让学者有更多机会在《园艺研究》上发表文章。

只要坚持质量和高质量服务,我们一定能“粘住”作者。

今年我们的IF略上升到3.64,预计发文量会在130~150篇。而现有的引用数据显示《园艺研究》的IF还会有较大的提高。

假以时日,《园艺研究》能成为一个园艺和大植物学领域有影响的期刊。

所以说,我们在关注期刊影响因子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期刊的整体品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