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分析了1447位长江学者的简历,有这些发现
2019-03-27 09:43:03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林墨

引言

 

 

科技创新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两会期间,多位委员提案涉及人才政策,引起社会热议。


从最初的 “人才流失”(Brain drain)、“人才流入”(Brain gain)到今天的“人才环流”(Brain circulation),世界各国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中国也不例外。

从20世纪末开始,各级政府启动了不同层次级别的全球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归国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60%。

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没有出现“人才净流出”。

随着中央和地方 “引进来、送出去”系列人才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将海外经历作为必备的晋升条件,我国海归群体的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

一是海归和本土人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少学者具有多种海外留学、访问或工作经历,而拥有海外博后或海外访问经历的本土博士已成为高校具有海外经历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学缘结构上看,“镀金式学术近亲”(the silver-corded)①现象日益突出。上述转变为研究海外经历对职业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加速或减缓)提出挑战和机遇。

当跨国资本邂逅本土关联那么在人才环流(brain circulation)时代,当各种不同海外经历形成的跨国资本②与本土关联的重要表征之一的本校学缘(academic inbreeding)并存时,如何区分二者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呢?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新近刊发的一项实证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

基于1999-2015年期间1447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简历分析,研究发现:

1)入选者从博士毕业到获得长江特聘称号平均需要约10年。

虽然绝大多数长江特聘教授在获得该称号之前都有至少1年或以上的海外经历,但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长江特聘教授不到总数的30%,而56%的长江特聘教授具有本校学缘,即入选时由母校推荐。只有7%的长江特聘教授是女性。
 
1.jpg
图1. 长江特聘教授的海外经历类型分布图图片
来源:参考文献[1]
 
2)跨国资本对高层次人才职业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存在着异质性。

不区分海外经历的类别③
 
在控制学科差异、推荐机构的声誉、读博年限、性别等因素后,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学者一般比没有海外经历的本土学者获得长江特聘称号的时间更长(减速效应)
 
对海外经历细分后
 
单一的海外博士留学经历减缓了入选国家人才计划的进程。相对于本土学者来说: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后就回国的海归需要多花费1年时间来获得长江特聘称号。

同样,本土博士也不能通过单纯的海外访问经历来获得更快的职业发展。仅有海外访问经历的本土博士比没有海外经历的本土博士获得长江特聘称号的时间也要慢1年左右。

但这种单一海归经历(及所形成跨国资本)的惩罚作用若与其他海外经历相结合则会转换成正资产,缩短获得长江特聘称号的时间间隔。

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关联(local connections)对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有加速效应④。

在所有模型中,本土关联对理工类长江特聘教授不同子样本的职业发展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拥有本土联系的学术人才普遍获得了更快的职业发展;学术人才拥有的本土联系越强(就职于本科、博士同一母校),其获聘长江学者的时间越短。

4)相对于海外经历来说,选择滞留母校发展似乎是一个更优选择。

聚焦在有本校学缘的长江特聘教授子样本上,研究发现,即使控制了读博时长、推荐学校级别、所在学科、入选长江学者年份等因素,海外经历的负效应依然显着。

数据显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工作的海归人才比一直在国内母校工作的本土人才在获聘长江学者的时间间隔上要长两年半左右。

展望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对聘用拥有本校学缘毕业生的现象提出批评,认为这是自然但不明智的(natural but not wise)。

60年代McGee在为学术近亲的科研表现较弱进行辩护时指出,这是因为高校采取了“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的方式导致了留校者承担了更多的教学和服务工作。

这项研究则告诉读者,从长期来看,Peter得到了回报。同时这项研究以本校学缘作为测度指标,再次支持了本土社会资本在科学家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还从侧面说明:相对于本土关联来说,海外经历在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的优势并不如人们想象中明显。

而囿于数据的不足(简历信息的二手数据、限于理工类长江特聘教授、入选前行政职位等关键变量的缺失),研究文末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多种诠释,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注释
 
①一些研究将学术近亲繁殖(academic inbreds)划分为pure inbred、the silver-corded等不同类型。为避免借用自然科学术语而产生的歧义,我们采用“学术近亲”或“本校学缘”来指代。镀金式学术近亲(the silver-corded)有时也被译为衣锦还乡者,指回到国内本科母校工作的海归博士(归国校友)或在国内母校工作但具有海外学习或访问经历的本土博士。

②在国际流动中形成的跨国科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③只要在海外留学、访问或工作一年或以上④本土关联的测度是多维的。一些研究用师生传承或同乡关系来衡量。在该项研究的长江学者样本中,有无本校学缘以及海外经历(造成国内社会资本的减弱)用做了本土关联的测度指标。

参考文献
 
[1] Li, F.,& Tang, L. (2019)。 Whe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mobility meets local conne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a. Scienceand Public Policy, forthcoming, doi: 10.1093/scipol/scz004.

[2] Fisman,R., Shi, J., Wang, Y., and Xu, R. (2018)。 'Social Ties and Favoritism in Chinese Scie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6/3: 1134-1171.

[3] 李晓轩 & 徐芳。(2018)。 延续人才计划模式抑或回归常态化市场机制——关于新时代科技人才政策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33(4),442-446.

[4] Xie, Y.(2017)。 It's whom you know that counts. Science,355(6329), 1022-1023.

[5] Sugimoto,C. R., et al. (2017)。 Scientists have most impact when they're free to move. Nature, 550(7674), 29-31.

[6] Horta,H. (2013)。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inbreeding effects on research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cientific output: new insights for academic based research. Higher Education,65(4), 487-510.

[7] 阎光才。(2009)。 高校学术“近亲繁殖”及其效应的分析和探讨。 复旦教育论坛, 7(4),31-38.

[8] Cao, C.(2008)。 China's brain drain at the high end.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 4(3), 331-345.

[9] Zweig,D., et al. (2004)。 Glob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 human capital: overseas andreturnee scholars to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179, 735-757.

[10] Bozeman,B., et al. (2001)。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uman capital: an alternative modelfor research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2(7), 716-740.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