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设成效初显 ——以C9高校首批青年千人为例
2018-09-25 11:45:10 作者:里瑟琦智库 来源:汪洋
    一 引言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青年千人”,该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计划每年引进400名左右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为今后10~20年中国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了吸引足够多的海外优秀青年来华工作,国家为青年千人提供了优厚的待遇条件,这其中包括由中央财政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同时接收单位一般也会按照与中央1:1的比例配套提供50万安家费,100-300万科研经费。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执行。对于青年学者来说,这一待遇不可谓不丰厚。近年来大批优秀的海外青年也纷纷来华,由此掀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外优秀人才“争夺战”。那么这些拿了丰厚物质奖励的年轻学者在归国后是继续奋发图强为祖国科教事业添砖加瓦,还是抱着金饭碗尸位素餐就此终结他们的学术高光时刻呢?本文将以C9高校首批青年千人为例,从客观视角出发展现这批优秀的海外青年才俊来华前后的科研表现。

    二 C9高校首批青年千人来华前后整体科研表现
 
    C9高校首批青年千人通过公示的人数一共有68人,通过网上个人信息检索及数据库文献检索最终确定全职归国人数实际为59人,另有7人依旧在原单位工作并未来华,1人为外籍人士并未全职到岗,1人网上信息及发文中断很有可能已离开科研系统,故本文实则分析的青年千人为全职来华的59人。这59人中有两人单位发生变更,其中北京大学于洪宇目前就职于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劳长石目前就职于深圳大学。在全职到岗的59人中分布于12个学科,其中物理学和天文学、工程学及地球和行星科学三个学科人数最多。单位分布数量上北大、中科大和清华居前三。人员具体单位和学科分布情况详见下表1:

表1:首批青年千人引进回国单位及学科分布
8.jpg
 
    本文基于全球领先的引文和摘要数据库Scopus,并对数据进行逐条清洗,最终将首批全职来华的59位青年千人历史发文全部梳理出来。经统计,这59位学者从1998年开始发表第一篇论文,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文5668篇,人均发文近百篇。其中一作和通讯作者累计发文1899篇,占全部发文的33.5%。通过对不同年份发文数量进行比较,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这一批青年千人的学术脉络历经三个阶段,分别是2011年之前的学术成长期,2011-2013年来华后两年左右的学术适应期,接着在2013年进入一个论文急速增长的学术成熟期。不但学者的全部发文呈现这一趋势,一作和通讯作者发文这一趋势表现的甚至更加明显。这说明海外引进回国的优秀科研人才在国内需要经历一至两年的学术适应期,这一适应期可能和国内引进高校的资源配备、环境适应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图1和图2所示:
 
9.jpg

    图1:基于学者全部发文历年统计
 
10.jpg
图2:基于作者一作&通讯发文历年统计

    三 C9高校首批青年千人来华前后科研质量情况分析
 
    以论文记录来评价科学家的方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经常会听见关于一些学者的评价:“他又在某某权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或者“这位学者论文质量很低,基本都是发表在一堆低质量的期刊中”。为了展现C9高校第一批青年千人归国前后的科研质量表现,本文借助Scival分析工具计算出他们归国前后八年的前1%高被引论文占比和前10%高被引论文占比,并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图3和图4:
 
11.jpg
图3:基于全部发文归国前后高被引论文占比情况
 
 
12.jpg
图4:基于一作&通讯发文归国前后高被引论文占比情况
 
    上图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前10%高被引论文占比和前1%高被引论文占比,蓝色圆圈表示这批青年千人归国之前的表现,黄色圆圈表示这批青年千人归国之后的表现。由图3可知看出,相对来说归国之前的前1%高被引论文占比表现要好于归国之后,这说明在归国之前这些学者顶尖论文表现要更好。但是归国之后的10%高被引论文占比却要好于归国之前,这和这些学者归国后科研表现趋于稳定有关系。由两个区域方框也可以看出,在衡量文献质量的两个指标中,归国后的表现要更加聚集,这说明文献整体质量相对稳定,而归国之前呈明显的拉长形态,这说明归国之前这些学者文献质量上下浮动会较大。而由图4可知,一作&通讯作者高被引论文占比情况和全部发文呈现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前10%高被引论文占比归国后的数据优势不再明显,归国前后平均值都在35%左右,而前1%高被引论文占比依旧相对落后,归国之前占比平均值为8%左右,而归国之后平均值为6%左右。以上情况说明,首批青年千人归国后整体文献质量趋于稳定,并且依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四 C9高校首批青年千人来华前后科研合作情况分析
 
    各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这些优秀的海归精英用他们在国外积累的科研经验带动本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科研表现的良性互动。首批青年千人已经回国八年之久,这些人是融入了引进学校的科研土壤还是依旧抱着海外导师的大腿呢?本文通过将这些学者的论文合作情况进行了统计,把归国前后合作的中国学者数量计算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看出这些学者是否真的融入引进高校的科研体系,具体如下图5和图6:
 
13.jpg
图5:基于全部发文的合作中国学者人次
 
14.jpg
图6:基于一作&通讯的合作中国学者人次
 
    由上图可知,首批青年千人归国之后无论是全部发文还是一作&通讯作者发文合作的中国学者人次都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全部发文合作中国学者人次增加了891%,一作&通讯作者发文合作中国学者人次增加了674%。这说明这些回国后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整体上融入了我国高校的科研体系之中,也通过合作大幅度带动了本校教师的科研发表。
 

    综上文所述,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归国后科研水平进入一个成熟期,发文数量在历经两年左右的适应期后进入急速的增长阶段。科研质量也趋于稳定,并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科研合作也真正的融入到了内地的科研体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很多中国学者科研发表。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实行的青年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初有成效,这一制度值得肯定和延续。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整个学术的环境依然相对滞后,包括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还有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等待继续完善。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