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争论:影响因子是维持公平的方式还是暴政?
2018-07-09 11:51:44 作者:小希 来源: X一MOL资讯

    最近,新一版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公布。无论是能源领域杂志的高歌猛进,还是被“踢出”SCI队伍的杂志的黯然神伤,都毫无意外地引起了热议。作为需要发文章攒影响因子的研究僧,小希只关注自己方向的几本杂志,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把工作投给那些“黑马”,从此成为人生赢家,躺着毕业、工作Offer随便挑……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两年发表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技术上讲,只能说明其刊载的文章的平均被引用率高。但实际上,影响因子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应用而又备受诟病的学术评价指标,研究生毕业、科研职位申请和晋升、基金申请、评奖评优……都绕不过影响因子这道坎。对于这种状况,有赞扬者,有批判者。赞扬者认为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测量评判标准,拼影响因子总比拼资历和人际关系要好得多;而批评者却认为这是一种“暴政”,不但不能促进科研的发展,反而可能会拖后腿,逼迫科学家专注于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科研创新本身。

 

9.jpg
影响因子定义。图片来源于网络

 

    6年前,美国细胞生物学会等70多个组织的150余位科学家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简称DORA),以反抗影响因子的“暴政”。DORA的中心思想是:“评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发表该研究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建议科研资助机构、研究机构等有关各方在资助、任命和晋升的考量中,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单一指标——尤其是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估科学家的贡献。去年4月27日,“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爵士代表包括Nature 在内的自然科研旗下期刊正式加入了DORA,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


    在对影响因子的批评逐日增长的趋势下,Nature 杂志的“WORLD VIEW”栏目近期刊登的一篇评论发出了另一种声音,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青年教师John Tregoning表示,如果不看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还能靠什么来评价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研究者?。[1]  影响因子是如此的简单,就像实验数据一样,一个数字可以让人们对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同时也能快速的评价期刊的影响力。这并不是指顶刊的文章一定好,影响因子较低的杂志上的文章一定不好,而是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平均水平要比那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更高。也就是说,平均水平下,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更大的可能性是重要的论文。就如同化学材料领域的研究者发了JACS、Angew、AM,大家都会祝贺,毕竟在这种级别的杂志上“灌水”,难度要比在三区、四区杂志上大的多。

 

1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都同意“仅仅依靠影响因子来进行学术评价”并不全面,不过Tregoning认为,问题的关键是那些反对者只是指出影响因子的问题,却不能给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替代方式。有机构提出用文章引用数和基于文章引用数的H-因子等指标评价科学家会更有说服力,然而H-指数和引用数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研究者来说,这些更像是看得见够不到的奢侈品,甚至会让更多年轻人拿不到项目和资金,黯然退场。评价他们成果的好坏以及预测他们最终的影响力并非易事,当前最有效的方式依旧是他们发表论文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有研究者在Journal of Informetrics 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期刊影响因子对于评价年轻学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


    举个例子,就如同每年都会有人吐槽高考,应试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目前为止,高考依旧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公平最有效最透明的高校招生方法。

 

1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伟大的科研并不意味着成就事业,很多科研人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应用于实际,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工作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和认可呢?在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利用杂志的平台宣传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疑是一种捷径。


    再举个例子,就像在大学寝室里打扑克,如果规则谈不拢,相信所有人都会十分的抓狂,甚至会不欢而散。科研也是一样,需要一种快速、清晰、易操作的规则来评判科研工作的影响力。尽管早就有人统计过,很多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文章,引用数分布并不平均,甚至相差很悬殊。以Nature 为例,89%的引用来仅来自于25%的文章。[3]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信Nature 上的工作平均水平较高。就比如大家都愿意相信出自哈佛、耶鲁的学生要比三流大学的学生强,尽管哈佛、耶鲁的毕业生中也一样会有不入流的人渣。


    当然,由于长时间的受到过多的关注,影响因子已经“恃宠而骄”,在科研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研究人员对影响因子趋之若鹜,这并不正常。但如果一旦影响因子被踢出学术舞台,谁又能够代替它呢?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路在何方?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