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哪家强?2017科研机构创新发展报告为你揭晓!
2017-11-14 09:51:48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战略前沿技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科研机构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学科发展,提高其科研水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以高等院校、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发表的论文和发明的专利数据为基础,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学科发展布局、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合作地图到医疗机构医工结合多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研究机构提升创新能力起到推动和引导作用。
一、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
高校科研活动与产业需求的密切联系,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与服务,创造丰富的社会经济价值。“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评价关注高校与企业科研活动协作的全流程,设置指标表征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表现:从基础研究阶段开始,经过企业需求导向的应用研究阶段,再到成果转化形成产品阶段。“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评价采用“校企合作发表论文数量”、“校企合作发表论文占比”、“校企合作专利占比”等十项指标,根据统计结果,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重庆大学位列前三!
二、中国高校学科发展矩阵分析报告——论文
高校的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是测度高校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各个大学从2007-2011年到2012-2016年在某一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总量的增长率作为科研影响增长的测度指标,划分了4个学科发展矩阵空间,见下图:
第一区:优势学科(高占比高增长):该区学科论文份额及引文增长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可明确产业发展引导的路径。根据统计,我国优势学数科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区:传统学科(高占比低增长):该区学科论文所占份额较高,引文增长率较低,可完善管理机制以引导发展。传统学科数最多的大学为浙江大学。
第三区:潜力学科(低占比高增长):该区学科论文所占份额较低,引文增长率较高,可采用加大科研投入的方式进行引导。按照统计,我国潜力学科数最多的为同济大学(144),其次为华东理工大学(136),华中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并列排名第三(123)。
第四区:弱势学科(低占比低增长):该区学科论文占份额及引文增长率都处较低水平,可考虑加强基础研究。 弱势学科数分数最高的为华东理工大学。
下表统计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论文产出的学科发展矩阵,即学科发展布局情况(按高校名称拼音排序)。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按照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科分布情况,并结合我国主要高校的学科发展分布状态,为我国高校设定了4类学科发展目标:
1、世界一流大学:优势学科与传统学科之和在25个以上,整体呈现繁荣状态。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学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已线路端倪。
2、中国领先大学:优势学科与传统学科数量之和在5个以上,潜力学科数量在70个以上。以中国领先大学为目标,致力专业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
3、区域核心大学:潜力学科数量40个以上。以区域核心高校为目标,以基础研究为主,“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4、学科特色大学:该类大学的传统学科和潜力学科都集中在该校的特有专业中。该类大学可加大科研投入,发展潜力学科,形成专业特色。
三、中国高校学科发展矩阵分析报告——专利
发明专利情况是测度高校知识创新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高校专利发明情况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了解其在各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发展决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依据高校专利发明和引用情况对高校不同专业发展布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下表列出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专利发明和引用的德温特学科类别发展布局情况,按高校名称拼音排序。
四、中国高校学科融合指数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对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分析可以帮助高校结合实际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评价和发布中国高校学科融合指数,并从跨学科论文占比,热门学科组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Scopus收录的2016年高校论文为数据源,选取欧洲,美洲,亚洲,中国不同地区国家学术影响较大的几所高校来进行对比分析。
各个高校最热门的跨学科组合以及在全部论文中的占比有所不同: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