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中国太赫兹雷达能穿透隐身涂层 能发现F-22吗
2017-10-12 10:24:51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环球时报

   1.jpg

 

    近日多家媒体密集报道了“中国成功测试超高频率的太赫兹雷达样机”的消息,并宣称这种新概念雷达功能强大,可用于反制美国F-22“猛禽”等隐形战机,未来可能装备于中国的六代机或者升级型的五代机上,等等。太赫兹雷达当真如此强大吗?它距离实用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外媒关注中国超级雷达


    台湾“中时电子报”8日称,大陆正在测试的新型太赫茲雷达已取得初步成效。此前有报道提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成都的军事研究设施内对一件装置进行了测试,该装置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产生太赫兹辐射。太赫兹辐射能够穿透复合材料,抵达内部金属层,这项技术在工业领域被广泛用于检查产品缺陷。文章称,“太赫兹雷达能发现藏在数百米外人群中的武器,研发人员正致力于增强其性能,将其安装在预警机或卫星上,以侦察并追踪包括美国的F-22和F-35隐形战斗机在内的军用飞机”。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引用俄军事专家卡申的话称,中国在太赫兹雷达领域的研发工作进展迅速。“中国研制这种雷达的工作与俄罗斯即使不同步,也不会落后多少。”他表示,这种超高频雷达可以越过障碍物获得物体的图像,以及敌方飞机的反射信号,即便后者使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涂料。卫星和侦察机上安装这种雷达后,不但可以发现空中的隐形目标,还能很容易地发现水下潜艇以及伪装目标。卡申表示,目前战机的雷达隐形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吸收雷达波与降低反射率的涂层,但是太赫兹雷达直接无视涂层,对涂层下的铝合金、钛金属产生反应,也就破解了隐形能力。


    “中时电子报”称,传统的长波雷达体积巨大,难以安装到飞机的机鼻位置。不过最新技术可以将一系列的太赫兹传感器安装在飞机整体的框架上,雷达不必集中在机鼻段,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据称,俄罗斯的太赫兹雷达将安装在第六代战机上,也不排除它们会出现在苏-57这样的第五代升级版战机上。“中国的太赫兹雷达项目可能在中国现有的第六代战机制造计划框架下实施,至于能否在歼-20这样的第五代战机上安装,将取决于该雷达同这种战机的结构能否兼容。”


    太赫兹雷达的利与弊


    据介绍,太赫兹是THz(其中T为数量单位,Hz为频率单位)的中文名称。太赫兹波是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在光谱上的位置介于微波与红外波之间。


    太赫兹雷达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反隐形能力,因为太赫兹频段对隐形飞机常用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透过率,确实如外国专家所言可无视吸波涂层,而且太赫兹波还可以在等离子体中传播,能有效对抗等离子体隐形。因此,无论是基于外形的隐形技术还是隐形涂层,甚至是传说中的等离子体隐形,太赫兹波都能有效反制。此外,现役的米波反隐形雷达体积过大,太赫兹雷达的体积和重量都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但太赫兹雷达有一个很难克服的缺点,极大限制了它承担对空探测任务的实用价值。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谦教授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太赫兹是一种长波,在大气环境中衰减得很厉害,有效探测距离短,并不适用于长距离观测,而对空探测往往需要监视几百公里外的目标,依靠太赫兹雷达发现远距离的空中隐形目标,目前还不太现实。


    应用前景不可小觑


    尽管太赫兹技术目前还不能用于在大气层内进行反隐形探测,但它的独特优势仍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太赫兹雷达尽管探测距离不远,但是重量和体积方面具有优势,非常适用于导弹的末导引头。另外太赫兹雷达还适合作为战场监视雷达。与红外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相比,太赫兹雷达具有良好的穿透烟雾、沙尘的能力,可全天候工作。


    李少谦表示,太空没有大气的干扰,因此在卫星探测、卫星之间的传输等方面,太赫兹技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很多科学家看重太赫兹通信技术在军用方面的价值,也就是太空星际通信。


    此外在安保领域,太赫兹技术也有用武之地。太赫兹可以探测非金属物,比如塑料刀。这一特性可广泛用于安检、反恐等方面。和常用的X光不同,虽然X光和太赫兹都可用于安保检测,但X光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太赫兹对人体没有危害。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