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中国航天1/3指标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6-10-11 17:56:26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新京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介绍,2024年中国或成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1副本.pn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受访者供图

 

  ■ 对话人物雷凡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 对话动机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的纪念日。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接受新京报等媒体采访,畅谈中国航天事业的过去和未来。


  1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雷凡培显露出技术型官员的特质,他把下属准备的纸质材料“撇”在一边,有问必答,措辞专业。


  对于中国航天的未来,雷凡培说,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左右成为航天强国。

 

  记者:和国际上的航天强国相比,中国当前的航天工业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雷凡培: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个甲子。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拥有17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卫星覆盖了通讯、导航、海洋、气象、遥感、陆地观测等种类。


  但我们仍处于发展壮大期。目前,我们的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都取得重大进展,但从现在的成果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航天大国,还不算航天强国,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左右成为航天强国。


  记者:步入航天强国行列,有哪些具体指标?


  雷凡培:关于航天强国的标志和指标体系,航天领域的专家通过研究分析,共梳理了100个产品技术指标和27个经济指标。现在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指标能达到国际一流先进水平,我们认为把这个数字再增加三分之一后,就是航天强国。而27个经济规模指标里,已经有一半达到先进水平了。


  记者:关于空间站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设想和计划?


  雷凡培:空间站的方案已经确定,目前初样阶段的产品也已经有了。空间站分为3部分,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和一个节点舱。未来一年会有几次载人飞船对接,以及货运飞船对接,货运飞船将给空间站补给,维持其设计寿命十多年的运行。一个国家独立进行空间站建设,继俄罗斯之后,咱们国家是第二个。国际空间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联合建设的,到2024年前后,国际空间站寿命就到期了,中国空间站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在太空唯一的空间站。


  记者:建设空间站的意义是什么?


  雷凡培:在空间站上能够做地面环境下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说医学、生物、农业、材料等领域的实验都可以在空间站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搭载在卫星上的生物,返回地球后经过选育,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还有一些在地面无法实现的合成材料,在空间实验中能够实现,产生特殊性能材料。


  另外,太空中有一些小星球,充满了白金等稀有贵重的矿藏。未来可以实现用无人飞船对这些矿藏进行开采,为国民经济做贡献。现在国际上也已经在探讨怎么实现太空采矿。


  记者:空间站的名字是否已经确定?


  雷凡培:核心舱叫“天和”,两个实验舱分别叫“问天”和“巡天”。


  中国现役火箭发射成功率高于美俄。

 

  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船马上就要发射。其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在我们载人航天的工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雷凡培:载人工程的发展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是空间站阶段,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但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只工作了15天,而我们要建设中国的空间站,必须要验证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的问题。


  所以我们这次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要进行交会对接。因为天宫二号是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主要是验证交会对接技术。这一次,在实现交会对接的基础上,要解决航天员的中期驻留问题,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同时天宫二号也为下一步空间站和货运飞船交会对接,以及推进剂的补加技术进行验证。


  记者:下半年还将发射长征五号,如何评价长征五号对中国航天的意义。


  雷凡培:今年十一月初,我们将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这是我们国家进入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火箭的运载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轨道10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五号发射以后,中国的火箭运载能力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达到先进主流水平。


  记者: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已经发射了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后续还有长征八号和重型运载火箭。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任务规划是什么样的?这些火箭和现役的火箭有什么区别?


  雷凡培:长征七号是针对我们的货运飞船“天舟”研制的。在350公里的轨道上,“天舟”飞船要实现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需要达到13.5吨,而长征七号发射前,其他火箭的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9吨左右。


  空间站的核心舱是23吨,必须用更大的火箭才能把它送入轨道,所以就需要研制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


  随着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研制的全面展开,现有火箭将逐步被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替代。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突破了新型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带动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系列化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继今年的长征五号首飞后,下一步值得期待的就是长征八号和重型运载火箭。力争到2020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基本建成,长征八号完成研制并实现首飞,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关键技术已突破。


  记者: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现役火箭的发射成功率是97.6%,这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雷凡培:这个发射成功率高于航天强国美国和俄罗斯。


  未来要加大航天工程的商业化应用。

 

  记者:在航天事业发展中,航天科技集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雷凡培:我们集团承担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器、深空探测器、战略战术导弹武器以及各类应用卫星的研制、生产、发射和运营服务,是中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我们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


  记者: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中国航天事业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雷凡培:我们研制的遥感、导航、通讯卫星三大主要系统,支撑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包括减灾防灾、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也为渔民出海、远洋作业,提供了通讯、导航定位、联络服务。同时,我们坚持军民融合,加大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利用航天特有技术开发了一大批服务国民经济的高端装备和产品。目前,我们航天技术应用及自身产生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宇航和导弹武器产业的收入。


  记者:中国航天事业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和国外相比情况如何?


  雷凡培: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7,国外可能更高一点。这方面来说,还是要加大航天工程的商业化应用和推广。比如北斗的应用、卫星在一些新领域的应用推广。


  记者:卫星上天后会有一个或几个主用户,对数据的掌握和使用是否能跟大家共享?


  雷凡培:现在国家正在推动融合,包括产业、行业融合,形成一个共用共享的体系。我想这个很快就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记者:有看法认为,空间站和深空探测项目,都是过去俄罗斯和美国走过的道路。


  雷凡培:我们不是对他们的重复,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对新技术、新工业、新材料的应用方面都是先进的,有许多新突破。比如我们的载人航天飞船,比俄罗斯的联盟号要大。我们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包括测控技术和电子技术都比俄罗斯要先进。


  记者:中国航天的核心设备和元件国产化率能够达到多少?


  雷凡培:火箭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卫星还达不到,有极个别的元器件还需要进口,目前正在攻关。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