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用碳纳米管“缝制出”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
2016-08-12 17:24:59 作者:材料人 来源:材料人

160803111753_1_540x360.jpg

 

  麻省理工学院航天工程师设计了碳纳米管“针”,它可以“穿针引线”使复合材料层间实现良好结合,从而有助于制造出质量更轻、抗损伤性能更强的航天飞机。

  目前,空客和波音公司最新的载人航天飞机机身主要是由先进的复合材料构成的,譬如用质量极轻且使用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增强塑料代替飞机的铝基材料,可以使其重量减轻约20%。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主要应用优势就在于通过减轻重量以节省燃油消耗。

  但是复合材料抗损伤性能较差:与铝基材料在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相比,复合材料的多层结构在较小冲击下就很容易发生断裂。低抗损伤性能已经成为复合材料的阿喀琉斯之踵。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航空工程师探索出一种粘结复合材料层的新方法,从而使其强度更高,耐损伤性能更好。

  研究人员使用碳纳米管将每一层复合材料“栓”在一起。碳纳米管中的薄卷状碳原子虽然“身形”微小,但是强度极高。他们在类胶状聚合物基体中嵌入碳纳米管 “森林”,然后“压紧”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的聚合物基体。纳米管就像是细小的竖直排列的“针”,充当多层结构的支架,在层间部位进行“缝合”。

  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复合材料相比,经碳纳米管“缝合”的复合材料强度可提升30%,在断裂前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此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MIT航空航天系博士后Roberto Guzman认为,性能提升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强度更高、质量更轻的飞机零部件,尤其是那些使用传统复合材料制造的因包含螺钉或螺栓而容易断裂的零部件。

  “尺寸是关键”

  当前,复合材料由层状的横向碳纤维组成,通过聚合物胶粘接。此项研究参与者,MIT航空航天系教授Wardle指出,“层间结合处是非常薄弱、存在问题的区域”。许多学者尝试采用“Z钉扎”方法固定或通过“三维编制”复合材料层的碳纤维束以增强结合性能,类似于钉子和针线所起的作用。

  Wardle 表示,“钉子或针的尺寸是碳纤维的几千倍,所以如果在碳纤维中加入这些物质,将会破坏成千上万的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本身的损伤不言而喻。”而碳纳米管直径约10纳米,只有碳纤维尺寸的百万分之一。

  “尺寸的问题很重要,正因为纳米管进入复合材料内部而不会影响大尺寸的碳纤维,才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以保持,” Wardle解释说,“碳纳米管拥有的表面积达到碳纤维的1000倍,这使它们与聚合物基体结合良好。”

  Guzman和Wardle采用的新技术即可使碳纳米管嵌入聚合物胶内部。首先,他们获得竖直排列的碳纳米管森林,然后将纳米森林置于粘稠的、未固化的复合层之间,重复此过程一直到16层(典型的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实现碳纳米管在层与层之间粘结。

  Wardle认为,“随着大多数新型飞机的重量超过一半来自于复合材料,提升当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对拓宽其在航空结构中的应用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原文链接:Carbon nanotube 'stitches' make stronger, lighter composites.

  文献链接:In-plane strength enhancement of laminated composites via aligned carbon nanotube interlaminar reinforcement.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