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和寿命预测模型
报 告 人:洪友士
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洪友士,博士,1951年7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力学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曾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1998-2006),副所长(1994-1998)。主要学术兼职:“Fatigue & Fract. Engng Mater. & Struct.”,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力学进展》,《中国科学G辑》副主编;《固体力学学报》,《机械强度》,《应用数学和力学》编委;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1994-1998)、副理事长(1998-2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81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中科院力学所工作。1991年在中科院力学所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物理冶金研究所从事断裂力学与物理的合作研究,1989年至1990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从事疲劳短裂纹与缺口裂纹的合作研究。研究领域为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构力学,主要学术成果有:合金钢微结构影响变形、断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机制;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和塑性区分析并用于孔边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合金材料中疲劳短裂纹群体损伤演化的规律与模型;亚微米/纳米金属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行为;合金材料超高周疲劳特性;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和原型桥设计等。发表论文220余篇,授权专利11项,获1996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全国(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998年被评为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