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二氧化碳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影响因素
2014-01-06 14:10:40

  由于缓蚀剂在特殊的油套管环境中使用,因此缓蚀剂的使用同CO2腐蚀本身一样受如下一些因素的影响:温度、流速、CO2分压、介质组成、腐蚀产物组成、材料组成、结构及表面处理状态等。除此之外。还受浓度、表面活性剂等的影响。因此,在缓蚀剂的选择、使用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1)温度

  温度对CO2腐蚀的影响显著,温度不同,腐蚀产物的结构、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导致金属表面状态改变。因此与金属表面状态密切相关的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也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另外,温度的变化对缓蚀剂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有机类缓蚀剂而言,温度较低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剂的烃链部分迅速溶解,导致缓蚀剂膜厚度减小或孔密度增大,缓蚀率降低;当温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腐蚀产物膜,起到隔离作用,缓蚀率也随之上升;但当温度过高时,缓蚀剂也可能发生热分解,完全失去缓蚀作用。对于无机类缓蚀剂来说,如果缓蚀剂是通过高温激活起缓蚀作用,则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果是通过腐蚀反应或其它因素化学激活起缓蚀作用,则受温度影响较小。

  2)CO2分压

  一般来说,CO2分压增大,缓蚀剂膜附着力减弱,缓蚀效率降低。尽管CO2影响缓蚀剂膜附着性在力学方面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近期的研究已表明CO2至少是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DCO2溶于盐水,形成碳酸,降低了溶液的pH,削弱了缓蚀剂与金属表面之间的吸附键;②溶解的CO2提高了金属表面吸附型缓蚀剂的粘度,使缓蚀剂膜的有效性明显降低。

  3)流速

  流速对缓蚀剂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流速增大能增加流体的传质速度,尤其是边界层的传质速度,并影响边界层厚度,所以流速直接影响缓蚀剂的传质和成膜。有研究表明,但流体的流速高于某一最低临界流动强度时,缓蚀剂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即缓蚀剂需要一定的流速来加快传质,促使其在金属表面均匀成膜。流速对缓蚀剂的另一方面的影响便是:流体流动产生切应力,对缓蚀剂膜产生冲击作用,使膜层易破损脱落。同时流速增加也能增大流体的扰动性,强化传质,使腐蚀性物质的传输加快,缓蚀剂膜表面就会受到更多腐蚀性离子的化学侵蚀作用,缩短缓蚀剂膜寿命。关于这一点已形成共识,这也就是人们所普遍认为的最高临界流动强度,即对于特定缓蚀剂,只能在某一流速之下使用,否则缓蚀剂将迅速失去缓蚀作用。而最高临界流动强度取决于缓蚀剂的种类和浓度。

  4)浓度

  一般情况下,高浓度时缓蚀剂膜的附着性优于低浓度时膜的附着性,这是由于缓蚀剂浓度较低时,活性组分的浓度也较低,不易形成完整的致密膜层;另一方面,由于活性组分的缺乏,缓蚀剂吸附能力也下降。另外,缓蚀剂浓度提高,也可以明显提高缓蚀剂的最高临界流动强度。即高浓度下形成的缓蚀剂膜层具有更好的抵制冲刷腐蚀的能力。

  5)其它因素

  通常,对于油井来说,采用油溶性水分散性缓蚀剂控制油管腐蚀,而输油管部分的腐蚀则采用水溶性缓蚀剂来控制。对于气井,所用缓蚀剂还须兼具有气相缓蚀效果。CO2腐蚀的介质体系多为水+油+气的三相或水+油+气+固体颗粒的四相体系,因此介质组成和各相之间的比例直接影响缓蚀剂的溶解性和分散性。缓蚀作用发生在金属基体与介质交界面上,所以金属的组成、结构和表面状态也是影响缓蚀剂的重要因素,即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伍性。除此之外,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会增强或减弱缓蚀剂的缓蚀效率。

  目前CO2缓蚀剂研究也正在向高效、多功能、无公害的技术目标发展。未来有关CO2缓蚀剂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重视缓蚀剂复配技术,开发出适用于气/液/固多相腐蚀体系、高温高压体系的缓蚀剂;(2)结合大型计算软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开发出适用于不同材料状态的缓蚀剂,尤其是能和碳酸亚铁膜起协同保护作用的缓蚀剂以及能抗CO2局部腐蚀的缓蚀剂;(3)加强环保意识,开发低毒、易生物降解的新型缓蚀剂。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