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李晓刚:任重道远 共筑防腐宏图大略
2016-08-26 11:45:17 作者:王元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国际上,每年由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 4% 左右,工业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腐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防蚀工程的应用。在我国,腐蚀问题同样不可小视,中国工程院“腐蚀调查”结果表明:


  2014 年,我国全行业腐蚀总成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3.34%,达到21278.2 亿人民币,相当于每位公民承担的 1555 多元的腐蚀成本。因此腐蚀是安全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文明问题、国计民生问题、节约资源问题,腐蚀防控力度是国家文明和繁荣程度的反映。


  2016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 (The4th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EngineeringConference,IC EC2016)于 2016 年 8 月8-11 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国际腐蚀工程大会首次到中国来举办,也是近年来国际腐蚀界最大规模的盛会之一,在我国腐蚀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值此 2016 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来临之际,记者邀请到本届大会的秘书长、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刚教授做相关方面精彩解读。


 
记者:2016 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首次到中国来举办,是近年来最大的盛会之一,请您谈谈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国防腐蚀领域的作用和意义?


  李晓刚秘书长: 国际腐蚀工程大会是由国际腐蚀理事会 ICC 成员发起的,目前已经形成系列化,每三年一次年会在世界各地召开。ICC 的这些年会主要是侧重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有部分 ICEC 成员国召开的年会侧重工程方面。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首次来中国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承办,并得到了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 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多方支持。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促进我们国家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巩固防腐技术研究领域的优势,对拓展防腐防护技术领域有较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次会议是我们国家腐蚀防护技术进入国际舞台的一个契机,同时为我国和世界腐蚀领域架设了一座非常好的桥梁,也为我国将来腐蚀防护科学技术赶超西方先进水平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次会议,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和西方发达国家在防腐蚀技术方面的交流和了解,为让我们的防腐蚀工程“走出去”和把国际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奠定一个良好的先机。


 
记者:本届会议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请您谈谈学会为这次会议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和努力?


  李晓刚秘书长: 主办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我们学会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筹办本届会议,我们组建了一个强力的工作班子,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会议的各种机构的成立,场址的选择,会程的安排,因为外国朋友会来得较多,对他们的参会的邀请、主旨报告的邀请、安排等,事无巨细。另外我们的工作班子同时动员国内腐蚀企业界的尖端、领先的企业尽可能更多地参与我们的会议等,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尤其在针对国内、国外邀请参会、作报告等,我们的工作班子齐头并进、马不停蹄、有条不紊做着大量的工作,我对此次会议有信心,我相信本届会议必将圆满成功!

 

  记者:您是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腐蚀973项目” 首席科学家;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您和您的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众多丰硕的成果,请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成果以及您所在的“学会”及“平台”的情况,并谈谈您的感想?


  李晓刚秘书长: 我们的科研团队经过建设,在自然环境腐蚀领域建成了国际上最大的一个团队了,设备、研究队伍的配备应该都是一流的。发表的科研成果围绕大气腐蚀、土壤腐蚀、海水腐蚀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而且发表了很多科研成果,对腐蚀规律和机理的形成认识;我们取得了我们国家典型海域典型大气典型土壤的大量的现场数据并建成了数据库,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令我们比较自豪的是我们最近提出“腐蚀大数据”


  这么一个原创性的概念。对于这些年取得的成果,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一份力,能够不负祖国和人民重托,不辱使命。


2

 

  材料腐蚀平台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014 年 3 月 29 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全体领导向我们的团队颁发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 重大贡献纪念牌匾, 由此,挂靠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成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信得过的有重大贡献的重点协作单位。

 

 

3


4

“天宫一号”载人航天工程关键材料及构件环境试验研究

 

  前几天“天宫一号”、“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方面的两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参展。在航天领域方面,我觉得应该加倍重视航天材料腐蚀问题,我们现在介入的航天腐蚀领域的问题包括发射基地的腐蚀,防腐的综合技术,包括运载火箭的涂层,发射过程中腐蚀防护的问题,还有 “天宫一号”在外太空空间站环境下腐蚀防护问题等,我们团队均有很深的介入和比较系统的工作,我觉得这些非常重要,因为航天科技是引领一个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引导器,由于腐蚀问题造成机毁人亡重大事故已有前车之签,美国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航天发射各环节的腐蚀问题,我们团队也介入到每一个过程中间,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共享、实验方法和腐蚀寿命评估等一些非常好的技术,深得他们好评和欢迎,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在 “大飞机”里边我们的团队做了非常庞大的自然环境腐蚀的现场试验、室内加速实验,然后把这些数据提供给大飞机的设计部门,包括大运,一些歼战机、一些高空高蚀高盐雾极端海洋大气环境下的各种机型的材料设计所用,然后使得我们“大飞机”的防腐蚀技术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近期在国家的“十二五”科技展里面也作为两个标杆性的成果展览,我感觉非常自豪、非常高兴!


5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全体领导向李晓刚教授团队

颁发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重大贡献纪念牌匾

 

 

  “海洋 973”项目成果定会向国家交上满意的答卷

 

  可以说,海洋腐蚀 973 项目(以下简称“973 项目”)是我国能否实现国家海洋意志,真正走出去、实现大国梦想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 973 项目所召集到的腐蚀科学研究团队,囊括了中国海洋腐蚀行业内最前沿的科研单位,组织了优秀的科技人员,对研发任务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力求尽快、尽早、尽美地完成国家交给的研发任务,不负国家和人民重托,不辱使命。


  “973 项目”旨在解决国家海洋战略需求中,海洋工程和装备服役过程中所面临的腐蚀与防护四个重大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 1:多重海洋环境因素下材料腐蚀及损伤的力学 - 电化学交互作用机理与规律

 

  科学问题 2:高湿热环境下海洋材料腐蚀的化学 - 电化学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

 

  科学问题 3:海洋环境中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与微生物腐蚀机理

 

  科学问题 4:深海和高湿热环境下新型耐蚀耐磨金属和防护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6

 

  海洋 973 这个项目自 2014 年立项的,目前中期检查已经完成了。我们通过大量实海数据的积累,加速实验,海洋加速试验,各种方法的建立,我们围绕力学化学问题,化学电化学问题,生物电化学问题,以及材料调控四个关键性科学问题,紧紧围绕四个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这个团队均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该项目的中期检查已经完成了,评测结果是优秀。我们对国家海洋腐蚀,海洋大气腐蚀,海洋海水腐蚀,海洋微生物腐蚀,以及海洋大生物腐蚀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对若干腐蚀新的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发表了比较系列化的科研论文了,另外也提出了相关的防腐蚀的成套化的措施,我们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我们的任务,各个团队联合协同攻关,中期检查以后会重新调整和设计了方案,五年目标,我想再经过三年的大家的协同工作,该项目一定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家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际期刊 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于中国问世

 

  2016 年 5 月 30 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已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CSCP)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出版 npj MaterialsDegradation (《npj- 材料腐蚀》),以帮助应对这一全球问题。这将是材料腐蚀与降解研究领域第一个高端的开放获取期刊,其覆盖范围也最广,涵盖了金属与非金属材料。《npj- 材料腐蚀》旨在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最高质量的原创论文、综述文章及简报等,以反映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腐蚀和防护领域的基础科研发现和技术进展,尤其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新的启示意义的突破性科研成果。


7

 

  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把我们这个学科做大做强,根据我们自己的实力和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和 《Nature》出版杂志集团进行一个合作办一个腐蚀的子刊,目的是为了搭建一个更高水平的国际化的腐蚀基础研究成果共享平台,然后让全世界腐蚀领域的从业人士能从中受益,发表自己高水平的成果,同时也为我国在该学科发展作用奠定一个良好基础,为我们国内腐蚀研究的学者将来提供一个国际化的舞台,使国内的研究更好地与国际融合。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非常重要,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工作状态了。


 
关于国际腐蚀理事会

 

  国 际 腐 蚀 理 事 会 简 称 ICC(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成立于 1961 年,是腐蚀领域内全球范围最权威的学术组织。其组织机构是由各国推选两名学者代表组成理事会,不设常设机构,由理事长所在国设秘书处协助其工作,现有理事 131 人,来自世界 73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腐蚀科学和防腐蚀工程的研究成果;促进各国腐蚀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为各国腐蚀科学研究人员及工程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讨论科研成果、发布新发现、新技术的场所。


  ICC 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腐蚀大会,通过各国申办竞选投票决定每一届的承办国,国际腐蚀大会是国际性的腐蚀学术会议,受到各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这每三年召开一次全球性的国际腐蚀大会上,会把国际上腐蚀最新研究的基础研究成果、工艺和防护技术,尤其是基础研究成果在这个会上进行交流,是国际腐蚀界的一个盛宴,学术交流的盛宴,大家把它看作为国际腐蚀交流领域最大的、最高级、最顶级的交流大会。争夺举办权不亚于奥运会的举办权,我们期盼着在这次之后能再次地光临中国!


 
关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经民政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术性,行业服务性群众团体。成立于 1979 年 11 月,现有会员 2 万多名,团体会员单位 1600个,设有 5 个工作委员会,17 个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上海、辽宁等 15 个省市成立了地方学会。参加的国际组织 有: 国 际 腐 蚀 理 事 会(InternationalCorrosion Council),亚太地区材料和腐 蚀 协 会(Asina Pacific & CorrosionAssociation)和世界腐蚀组织(WorldCorrosion Organization)。它是我们国家200 多个一级学会其中的之一,成立已有三十多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团结全国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民主办会,依法办会,服务社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普知识和先进生产技术,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开展继续教育,为腐蚀与防护学科建设服务,为腐蚀与防护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及企事业单位服务,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在一代一代的腐蚀学者的工作下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为我们腐蚀工作者科技交流、各行业我们国家特色腐蚀学科发展,为广大腐蚀工作者服务呢做了非常好的基础工作。


 
关于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简称材料腐蚀平台)是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 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是长期从事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和试验研究的基地,是材料腐蚀试验、检测分析的权威机构,也是材料腐蚀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是科技部领导下的由各个部门,石油交通电子信息中科院教育部各个单位构成的跨地区跨部门的材料自然环境野外试验的综合的台站。


  它是经过多年形成的这么一个组织机构,现在科技部作为领导,教育部作为主管,挂靠在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个平台,相当于一个专业国家实验室、专业科技平台,主要从事我国材料大气、土壤、海水三方面野外环境试验,腐蚀数据积累和环境数据积累的工作,主要目标是在国内已经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了, 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在东南亚、 美洲、欧洲争取也做一些“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环境腐蚀数据积累的工作,这也是目前最紧迫的目标。


 
记者:您是本届大会的秘书长,请您谈谈对本次会议的规模、预期以及方向做一下展望?


  李晓刚秘书长: 我们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的会议一次比一次热闹和兴旺,在我当秘书长的那一届也就是银川那届会议到会有 400 余人,后来长垣的那届会议达到 1000 余人,规模非常之大。本届会议本着一个节俭、节约和节省资源的原则,把会议规模控制适中,预计将达 800 人,而且来自国际腐蚀界的专家会比较多,这是一个是国际性的盛会,大家欢聚一堂,就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的发展交流经验、发布成果、共商发展对策,预期会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我们期望再次向国际腐蚀界递交一张闪亮、崭新的名片。

 

  后记:


  任重道远, 发展具有国际-流水平的耐蚀材料防腐蚀工程、表面处理与涂装防腐蚀工程、电化学保护防腐蚀工程、环境介质处理或工艺防腐蚀工程和防腐蚀专用设备工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我国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原始创新和应用能力,才是发展我国腐蚀与防护学科的根本目的。大家行动起来,奋勇向前、共筑防腐宏图大略!

 

  人物简介

 

 a.png

 

   李晓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


  我国材料环境腐蚀与防护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坚持材料环境腐蚀机理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钢铁、高分子等材料在大气、土壤、海洋环境的腐蚀规律;领导创建了国内最大的材料环境腐蚀试验与共享的规范化平台和数据量最大的腐蚀数据库;发展了环境腐蚀试验系列化新技术,为解决航天、海洋、石油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材料腐蚀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天宫一号”重大腐蚀难题,为其按时发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材料环境腐蚀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2005年起担任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材料环境腐蚀平台负责人;是“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与合作者共同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39篇,引用总数6000多次,代表作为nature杂志的share corrosion data;出版专著9部(第一作者7部),译著1部,主持编辑出版国内首部“腐蚀学科进展报告”;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授权国家专利35项。培养博士后5名、已毕业博士49名、已毕业硕士78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获行业1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物”称号,获执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优秀团队奖。在国际同行中已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