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
文/何树全,李双林·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目前有8个站点,是按照全国上壤类型划分选出的。站点的建立能有效的促进我国传统材料性能与质量的提高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
分布特点与功能
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共同组织与领导下,按照全国土壤类型划分,已将原来的45个试验站遴选整合出代表我国典型土壤环境的8个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如 图1、2所示。
图1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分布图
这些试验站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横跨8个省市自治区,包含酸性土、滨海盐土、内陆盐渍土等腐蚀性较强的土壤环境,并覆盖了国家重点建设地区,分别由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公司天津分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五家承担相应的建设研究工作,见表1。
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以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为导向,深入开展试验站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具各如下主体功能:
(1)科学研究功能。承担了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的材料 (制品及构件)在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试验和研究任务,目 前可开展的科研工作包括:开展常用材料在我国典型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及机理研究;材料在极端(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老化)规律研究;开展常用材料微生物土壤腐蚀机理研究;开展室内、现场模拟加速腐蚀试验与自然埋藏试验的相关性研究;开展地下金属构筑物及其防护层的腐蚀(老化)规律、寿命预测及防护措施等研究;开展土壤腐蚀性评价及分级和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2)数据积累功能。积累各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涂镀层材料、 高分子材料、建筑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长期自然埋藏数据,金属材料短周期自然埋藏数据,土壤环境腐蚀因素原位连续测试数据等基础试验数据。
(3)标准制定功能。建立材料土壤环境适应性标准,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材料设计、材料选择、材料评估和材料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4)技术服务功能。 利用各土壤试验站长期试验中积累的试验数据,进行专项腐蚀数据库/案例库建设,提供数据共享、技术咨询、技术协作等项服务。
(5)成果推广功能。大力推广土壤站网不断形成的土壤腐蚀性分级评价技术、材料土壤腐蚀预测研究等技术成果,为全国管道敷设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图2部分试验站外貌,从左上开始,分别是庠尔勒站全貌 (左上)、 大港站远
景(右上)、 大庆站正面(左下)、 鹰潭站自 然埋藏短周期试验区(右下)
(6)产品开发功能。为检验我国企业材料耐土壤环境腐蚀性能提供—个标准规范的试验平台,促进我国传统材料的性能与质量提高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
(7)教育培训功能。以普及土壤腐蚀与防护科学知识为站网发展的主要任务之—,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传播土壤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知识、 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
试验方法与标准
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试样投试、取样和环境因素的采集严格依照 《 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野外科学研究试验站现场管理条例》、《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研究试验站网材料土壤腐蚀试验规程 (试用稿)》 和《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研究试验站网试样拍照规程 (试行稿)》 执行,所提供的试验数据、报告内容真实可靠,确保做到:
(1)新试件投放前,先在同行专家中进行论证,根据需要选择埋藏试件的品种及测试项目内容,做到选材合理,测试数据完整、齐全,注重数据的可比性、实用性、 科学性。
(2)在涂料及防腐层、复合材料及制品、保温材料及制品、阳极材料、 沥青及防水材料及其他产品性能参数的评价检测方面,全部按照《材料土壤腐蚀试验规程》及相关108项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以确保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工程服务。
(3)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定期校验测试仪表,测试人员相对稳定,测试时两人在场,并复核数据。 为保证数据准确无误,所有数据必须经过第二人校对、 课题负责人审核。
(4)完成的所有材料及构件的原始数据、腐蚀数据、土壤微生物数据、环境数据、照片、图片、建站报告、投试报告、挖掘报告、分析报告、研究报告、 论文、成果等资料,由 试验站数据库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采集、整理、归纳、入库。 数据和成果及时上报站网管理部,如图3所示。
图3鹰潭站开展土壤环境因素监测(左)和拉萨试验站取样现场
研究成果及应用
国家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将国家经济建设与行业建设对材料土壤环境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研究需求有机的结合在—起,同 时兼顾材料土壤环境腐蚀与防护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建立了配套完善的材料土壤环境腐蚀试验研究基地,见图4 。
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对外服务窗口,把试验站长期建设的标准化试验场地、设施、仪器等实物资源,持续积累的腐蚀数据、环境数据、科技信息等信息资源,不断形成的数据分析软件、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等科技成杲,通 过资源共享、技术协作、 共同开发、 成果推广、 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提供给政府部门、 军事国防部门、民间组织、 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使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