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微生物腐蚀研究的“源”与“魅”
2015-10-01 00:00:00 作者:班英飞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文| 张盾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浩淼无限的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的勃勃生机,她孕育出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海洋是无数种微生物的家园,海洋微生物的生物量占海洋生物总量的90%。海洋中的微生物提供地球近一半的初级生产力,影响气候的变化,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也维系着海洋中的所有生命。然而,部分微生物会加速海洋工程材料的腐蚀过程,对海洋工程安全服役造成隐患。
 
  根据现有的资料报道,最早的微生物腐蚀研究报道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之后,研究者逐渐开始注意到微生物腐蚀对材料的作用,也确认了硫酸盐还原菌在微生物腐蚀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按照历史时代来划分,这个时期可以算作微生物腐蚀研究的“古代”。 很多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后,由此也进入微生物腐蚀研究的“近代”。1931 年,科学家发现了加速微生物腐蚀过程的氢化酶, 基于这个结果,CAH von Wolzogen K?hr 和LS Van der Vlugt 两位科学家于1934 年首次提出了针对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经典的阴极去极化理论。随后,微生物腐蚀研究进入了关于阴极去极化理论的争论阶段,先后有研究者提出了硫化氢去极化、硫化亚铁去极化,以及近年来的活性菌直接获取电子等理论,然而有关硫酸盐还原菌所致腐蚀的机理至今也没有定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微生物腐蚀研究报道数量剧增,自此进入微生物腐蚀研究的“摩登时代”。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将研究目标由单一的硫酸盐还原菌扩展至铁还原菌、假单胞菌等细菌,且微生物学、冶金学、材料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也加强了在该领域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凸显了其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研究者不仅将大量的精密测试手段应用于微生物腐蚀研究中来,研究也更加注重微生物腐蚀过程中局部、微观、实时信息的获取,极大促进了微生物腐蚀研究的进步与发展。笔者认为,未来微生物腐蚀的研究将进入“分子时代”。微生物是一种“智能”的腐蚀源,它的代谢与腐蚀机制会随环境条件等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 剖析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分子机制,从而以微观的视角解读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作用。
 
  目前,人类对于微生物腐蚀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对这些微小的生命充满了无数的未知。然而正因如此,激发了我们对于微生物腐蚀研究的热情,以及对神秘领域探索的好奇,这也正是微生物腐蚀研究的魅力所在。最后,总结成一句话:微生物腐蚀研究之路漫漫,愿更多的同行与我们同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