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浸泡试验
化学浸泡试验根据腐蚀介质的不同,晶间腐蚀的试验方法可分为沸腾硝酸法、硫酸-硫酸铁法、酸性硫酸铜法、硝酸-氢氟酸法等。
沸腾硝酸试验是Huey于1930年最先提出的,以后Truman和Streicher等详细地研究了试验条件变化的影响。此法在美国应用最广。它要求在65%的沸腾HNO3中进行五个周期(48h/周期)的试验,每经一个周期试验后均要更新试验溶液,最终以试样的质量损失来评定试验结果,在某些情况下辅以肉眼或显微镜观察晶粒脱落的情况。这种方法对于用于检测在硝酸或其他强氧化性酸溶液中使用的合金的晶间腐蚀倾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草酸电解浸蚀试验
不锈钢10%草酸点解侵蚀试验方法用于检验奥氏体不锈钢和稳定化的铁素体不锈钢因碳化铬沉淀引起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此法不能检验σ相引起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10%草酸点解侵蚀试验的溶液是将100g草酸溶于900ml蒸馏水中配制而成的,将试样置于室温溶液中,在1A/cm2电流密度下阳极电解1.5min.然后再150~500倍金相显微镜下检查经电解侵蚀后的试样表面,并根据晶界破坏程度确定材料是否需要用另一种标准化学浸泡方法进行再试验。国家标准将浸蚀后晶界形态和组织结构分为七类,可据此确定材料是否没有晶间腐蚀敏感性,或需要进一步用其他标准试验方法再检验。草酸电解侵蚀试验的工作电位在2.00V(SHE)以上,在这样高的电位下,晶界的碳化铬溶解速度至少比晶粒母体快一个数量级。因此如果碳化铬在晶界是连续分布的,就会观察到“沟槽”结构;如果碳化铬在晶界的存在是不连续,就可观察到“混合”结构。草酸点解侵蚀试验能快速筛选通过优质材料,从而减少一部分繁杂耗时的检验工作,但该方法不能判废任何材料。
动电位再活化法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是Novak1975年提出的,旨在预测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将试样在去气的0.5M H2SO4+0.01M KSCN溶液(30℃)中浸泡5分钟,然后以200mV/min的扫描速度从自然腐蚀电位(约0.450VSCE)正向极化到+0.200VSCE,在此电位下保持2分钟使试样钝化后,再以同样的速度逆向扫描到活化区。以曲线活化峰下面积说所给定的活化电荷Pa以及活化状态的峰值电流密度iCa作为鉴别敏化试样和正常试样的标准。敏化试样表现出较高的Pa和iCa,而对晶间腐蚀不敏感的试样测得的数值就相对较低。这样再活化电量Pa和电流密度iCa就与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状态相关联,且可对材料的敏化状态作出比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方便,测定迅速。
恒电位法
不锈钢中的晶间腐蚀大都在阳极控制下。晶界浸蚀大部分是由于晶界阳极极化较小的缘故,所以对晶间腐蚀非常敏感的材料表现的阳极极化行为与耐蚀材料是不同的。理想的电化学试验方法是用恒电位仪把指定溶液介质中的试样控制在给定电位,测量相应的极化电流,以特征参数区分不同敏化状态或晶间腐蚀程度。
晶界屏蔽法
晶界腐蚀的本质是电化学腐蚀过程,在介质(或恒定电位)的作用下晶粒本体和晶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溶解速度。在解释晶间腐蚀时,人们往往把材料的阳极极化曲线看作是晶界和晶粒本体的阳极极化曲线之和。JIeBИH于1955年利用晶界屏蔽法对铁素体不锈钢Cr27进行了研究。他首先测定整体试样在4M HNO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然后把晶界屏蔽起来测出晶粒本体的极化曲线,然后利用减差法求出晶界的阳极极化曲线。这一个工作对于理解认识晶间腐蚀现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