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格-拉管线某站反电位法阴极保护
2013-05-31 14:02:03 作者:李建宽 来源:电化学保护简明手册

1. 工程概况

格一拉管线是我国1973年3月开工建设的第一条高海拔、长距离、可输多种成品油的输油管道。该管线起点是青海省格尔木市,终点为西藏拉萨市,全长1080km,管径159mm,钢管外绕涂石油沥青,中间加缠中碱玻璃布,外包聚氯乙烯工业膜。2002年对该管线实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全线9座场站全部采用监控系统,即SCADA系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数字电话调度系统。
 
格一拉管线横跨青藏高原,其中有900km建在海拔4000m以上,管线最高点达5230m,管线有560km通过常年冻土地带,气候严寒,冰冻期长达8个月,冰丘、冰锥、冰山曾使埋地管线多处凸起地面,给管线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沿线土壤电阻率达3000Ω•m以上,冻土、高原问题不仅给格一拉管线的设计、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给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

2. 反电位法阴极保护方案的提出

由于格一拉管线地处环境恶劣复杂,站场的选址和建造都是比较困难的。根据设计,格一拉管线共设9座场站,阴极保护控制系统与泵站建造在一起。其中有一站由于两站间距较长,传统式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半径根本达不到两站中间的管段,且相差甚远。当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五个途径:一是增设牺牲阳极保护;二是采用新型电源加站;三是提高通电点电位;四是采用屏蔽接地;五是采用反电位法。分析结果认为,措施一受到土壤电阻率的限制;措施二受到新型电源的限制;措施三受到最大保护电位的限制;措施四受其用电量的限制;措施五与前四项措施相比其优点相对凸显。因此决定利用现有的场站,在原来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系统的基础上,再增设一套反电位系统,即增加一台恒电位仪,增设一辅助阴极地床,来增长单站保护距离。

3. 反电位法阴极保护系统构成与设置

我们知道,正常阴极保护施加给管路的是负电位,需设置辅助阳极;同理“反电位”法要给管路施加一正电位,那么就需要设置辅助阴极。

当辅助阳极的位置确定后,辅助阴极设置得远近,对于正电位分布均匀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辅助阴极设置得过近,则正电位分布不均匀,通电点附近管道的保护电位削减得过多,因而可能出现电位较正的现象,这时通电点附近的管道,保护电位显得不足。如果辅助阴极设置得过远,则正电位分布较均匀,通电点附近管道的保护电位削减不够,因而可能出现保护电位过负的现象,而距通电点渐远处的管道,保护电位也受到了不必要的削减,这时距通电点渐远处的管道本来刚好达到最小保护电位,经正电位的叠加,反而降低了有效保护电位,于是这些部位可能根本没有达到保护。可见,辅助阴极设置的位置如不合理,正负电位绝对值之差可能出现“极端”值。一般来说,当辅助阳极与管道间的距离取500m时,辅助阴极可取30-50m,当辅助阳极与管道间的距离增大时,辅助阴极与管道间的距离也应相应地增大;反之,应相应地减小。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设置临时接地极,用蓄电池作电源进行模拟实验,取得数据后再确定其准确的位置。

4. 结论

反电位法阴极保护,可以有效延长单站的保护距离,格一拉管线某站测试结果表明,“反电位”法阴极保护可达到相当于正常保护距离的3倍。克拉玛依油田实验的结果是使保护长度增加1倍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反电位法在理论和实践的阐述上还缺少完整系统研究和评价,因而尚未推广使用。

目前,各种新型电源(如太阳能电池、TEG, CCTV和风力发电机等)和各类新型牺牲阳极材料不断涌现,解决像格一拉管线类似的问题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但是,反电位法阴极保护技术毕竟是传统阴极保护技术的发展、补充和完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无疑是对电化学保护理论的进一步扩充和深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