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Advanced Materials:加利福尼亚大学发现高韧性人字形结构的生物复合材料
2016-06-08 11:25:10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材料牛

  【成果简介】


  大自然神秘莫测,她用其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些生物所拥有的独特结构和性能,常常带给我们创新的灵感和启发。众多海洋甲壳动物的足部能捕获和撕咬带硬壳的猎物,原因是足部由磷酸盐晶体矿化的α-甲壳素组成,能够吸收能量,抑制裂纹扩散,从而有着良好的耐损伤和抗冲击性。


  北京时间6月6号,Advanced Materials官网更新报道了一则研究成果,加利福尼亚大学的Nicholas A. Yaraghi等人发现了海洋甲壳动物外表皮的一种新型超微结构——人字形螺旋纤维状结构。与传统的螺旋结构相比,该结构的韧性、应力再分布和能量吸收性能均大大提高。他们预见,将该种结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图文导读】


  注:纳米压痕技术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等。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能显示结构的三维立体投影影像。


 
图1 光学显微图像和纳米压痕试验区的高分辨图像


  1-12


  (a)为尾雀螳螂虾,黄框标示处为前足;


  (b)为肢体局部图,黄框标示处为一个矢状面;


  (c)为(b)的矢状面断层扫描图;


  (d)为冲击区表面(≈70μm),冲击区内部(≈500μm)和非冲击区的微分干涉差显微图像;


  (e)为(d)中冲击区内部的微分干涉差显微图像;


  (f)为(d)中受冲击区内部人字形区的高分辨纳米压痕图像,并标示出不同位置弹性模量的变化;


  (g)为(c)中受冲击区的明场像;


  (h,i)为(g)中所示近冲击表面区域的纳米压痕试验的低分辨图,其中(h)为弹性模量的梯度变化;(i)为硬度的梯度变化


  小结: 该物种前足分为冲击区和非冲击区,冲击区又分为冲击区表面和内部。冲击区矿化程度高,密度大,硬度高,弹性模量高,有着类似三角波的人字形图案(人字形区域的不同位置弹性模量也不尽相同);非冲击区有机质含量高,硬度低,弹性模量低。


 
图2 SEM图观察冲击区的断裂图像和纳米结构特征


  2-12


  (a)为沿矢量平面断裂的SEM图,虚线为冲击区与非冲击区的界限;


  (b)为(a)所示的冲击区内部的人字形结构,虚线划分了不同的纤维取向。箭头代表着部分纤维的取向;


  (c,d)为(b)的高分辨SEM图像,其中(c)中纤维的取向朝向平面外;


  (d)中纤维取向在平面内。取向垂直于试样表面的孔状纤维形成一个网络结构(黄色部分);


  (e)显示了(x-y)平面纤维和孔状纤维的组织结构;


  (f)为(a)中冲击表面区的颗粒形貌,箭头和虚线表示孔状纤维取向垂直于样品表面,插图显示表层纳米粒子的平均尺寸在65nm左右


  小结:由于在图1的矢量面中,纤维的内外取向不同,因此在(x-y)平面内形成网状结构。z方向的孔状纤维贯穿冲击区和非冲击区,与(x-y)平面交织,加强了网络,分散了各向异性,增强了体系的韧性。


 
图3 TEM观察冲击区表面和内部的纤维和晶体结构


3-14

 


  (a)从低分辨TEM图中可观察到冲击表面区域的纳米粒子和孔状纤维(黄色箭头标示)结构;


  (b)高分辨TEM图显示了冲击表面的粒子的形貌。插图为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证明了纳米单晶的存在。


  (c)左图为某单个纳米粒子的TEM图,插图为FTT(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的磷灰石(100)晶面。右图是对(100)晶面进行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证实了其为一个单晶。


  (d)TEM显示,冲击区内部的矢量面内外不同取向的纤维发生旋转,并相互交织。下方插图为上述两种方向纤维的交叉示意图,上方插图为平面内纤维和孔状纤维的SEM图,两者对应一致。


  (e,f)为(d)图中标示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显示磷酸盐的择优生长取向与孔状纤维方向一致。


  (g)为(d)图中的单根纤维的高分辨TEM图,FFT显示(100)晶面平行于纤维长轴方向。


  小结:TEM选区电子衍射和FFT证明了磷灰石晶体的存在,且磷灰石的择优生长取向与孔状纤维延伸方向一致。


 
图4 高负载纳米压痕试验探究增韧机理


  4-8


  (a)向冲击区最大施加1000mN的载荷后的SEM图。表面有轻微的刻痕,在面内外不同取向纤维的交界处,可看到人字形结构和裂纹偏转;


  (b)SEM图显示,在刻痕边缘处,纤维起到连接的作用;


  (c-e)TEM图显示了向冲击区施加不同载荷的结果。部分显微结构包含了取向相互垂直和交叠的纤维束,如图蓝色和绿色虚线所标记处;


  (f)为图(c)-图(e)的载荷-位移曲线,Ⅰ型裂纹开始于已存在的缺口,并沿着原方向扩散(绿色区域)。(d)图中与裂纹相近的纤维束2(蓝色虚线)开始沿某一方向转向。(e)部分区域的纤维由于取向朝向矢量面外,导致转向失败,与纤维束2呈90°角断开。


  小结:向表面施加压力,裂纹发生偏转,且只在取向朝向矢量面外的区域扩散;在裂纹尖端,纤维能够自我修复发生连结;结合图3,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将各向异性传导至高分子纤维。以上机制,增强了体系的韧性。


 
图5 螺旋形和人字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3D打印模型测试


  5-7


  (a)螺旋形和人字形结构的几何形状和纤维取向示意图。颜色代表了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


  (b)人字形结构的网格模型;


  (c,d)分别对螺旋形和人字形结构表面施加恒定的冯米斯应力,数值分别为1.89 × 10?2, 1.95 × 10?2, 2.28 × 10?2,观察应力分布情况;


  (e)人字形结构相对于螺旋结构的杨氏模量。横坐标代表人字形结构的振幅和波长比。


  (f)螺旋形和人字形结构的3D打印模型;


  (g)3D模型的抗压试验;


  (h)螺旋形(左)和人字形(右)结构的3D打印模型在应变为0.1时的对比图。


  小结:剪切应力测试表明,人字形结构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内部到表层,振幅/波长比逐渐增加,杨氏模量也随之增加,韧性增强;人字形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更好,能抵抗更大的应力。


 
图6 表层高载荷纳米压痕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实验


  6-8


  (a)冲击区内部和表面的3D模型图显示颗粒层在人字形结构上方,插图为相应区域的光学显微镜图像;(b)向冲击区表层和内部分别施加100,500,1000mN的力得到的SEM图;


  (c)冲击区表面颗粒层的SEM图;


  (d)颗粒层的有限元模拟示意图;


  (e)冯米斯应力示意图,虚线以上为粒子层,以下为有序层。下层与上层的杨氏模量比分别为1/1, 1/10, 1/100, 1/1000。随着比值的增加,可观察到应力受限的现象。


  小结:冲击区表层纳米粒子有着各向同性,能够很好地分散应力。


  文献链接:A Sinusoidally Architected Helicoidal Biocomposite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