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海洋所人类活动和气候对大河流域风化侵蚀的影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5-04-10 16:42:37 作者: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来源:

  美国《地质学》杂志(Geology)于2015年3月27日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研究员与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Samuel Toucanne和Germain Bayon博士、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Peter Clift教授等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过去1800年来人类活动对红河流域风化侵蚀影响超过气候变化。

 

  有关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认识主要集中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时期,而对于缺少仪器观测的早期人类活动影响则并不清楚。万世明研究员等基于南海琼东南盆地岩芯的高分辨率粘土矿物、元素、同位素沉积记录等重建了流经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红河流域过去6400年以来的风化和侵蚀历史(如图)。研究揭示,与陆地气候记录对比发现自然气候因子包括温度和降水控制了红河流域中全新世(6400-1800 cal yr BP)的风化侵蚀,而自晚全新世1800 cal yr BP以来(汉朝末年)该地区人类活动(毁林、开垦、采矿等)对流域风化侵蚀的影响逐渐取代气候而成为其主要控制因素。
 

  图:过去6400年以来红河流域风化侵蚀与陆地记录对比

 

  科研人员认为,硅酸盐风化在高侵蚀速率地区如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东南部、台湾等的千年尺度上的变化不能在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模拟中忽略,这些地区因其高风化通量和对长期温度风化反馈的极其敏感而在碳循环中特别重要。同时,人类扰动对地球环境的干扰甚至可以超过自然气候本身的控制,这不仅暗示现代红河不能作为地质历史时期其风化侵蚀控制的类比,而且凸显寻求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陆架科学钻探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

 

  论文出处:Wan, SM*, Toucanne, S., Clift, P., Zhao, DB, Bayon, G., Yu, ZJ, Cai, GQ, Yin, XB, Revillon, S., Wang, DW, Li, AC, Li, TG. Human impact overwhelms long-term climate control of weathering and erosion in Southwest China. Geology, 2015, DOI:10.1130/G36570.1.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