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流动海水中铜镍合金管材的冲刷腐蚀行为
2017-06-09 09:29:54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李晓孟,张彦敏,国秀花,宋克兴,李周

  0 引言

  B10 铜镍合金是国际上公认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优良的铜镍合金,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海洋工程中。B10 铜镍合金不仅具有铜合金优异的物理传导性能,而且在流动海水中耐腐蚀性能较好,抗生物污损性能优良。国内外对铜镍合金腐蚀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献研究了在NaCl 溶液中B10 铜镍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认为B10 铜镍合金在流动海水中随海水流速的增大,阳极钝化区范围减小,合金腐蚀受阳极反应过程控制。文献研究表明: B10 铜镍合金在海水介质中,表面会形成一层钝化膜,从而阻止合金腐蚀反应的进一步扩展,使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因此,影响该钝化膜的因素均会影响其耐蚀性。目前,针对B10 铜镍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变量( 如温度、pH 值和盐度等) 对小试样腐蚀过程的影响,但是对其在实际管流状态下耐腐蚀问题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主要通过自制的模拟人工海水管材冲刷腐蚀试验机,研究流动海水中B10 铜镍合金管材的冲刷腐蚀情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国产B10 铜镍合金管材作为试样,外径12 mm,壁厚1 mm,长80 mm。B10 铜镍合金管材的化学成分如表1 所示。

 

表1.jpg



  试验前,将试样放在无水乙醇中用超声波振荡,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油污。试样清洗干净后,在120 ℃烘箱中干燥10 min。采用FA2004N 型分析天平( 精度为0. 1 mg) 称量试样试验前的质量。试验介质为人工配制的海水。

  1. 2 试验方法

  将已经处理好的试样安装在自制的管材冲刷试验机上,设定流动海水的流速分别为1. 5 m/s、2. 0 m/s、2. 5 m/s、3. 0 m/s 和3. 5 m/s,冲刷时间分别为12 h、24 h、48 h、96 h 和192 h。冲刷完成后用无水乙醇清洗试样表面的杂质。待试样清洗干净后,放入120 ℃的烘箱中干燥10 min。将试样在线切割机上切割成表面积( 与海水接触的部分) 为1 mm2 的小试样,对这些小试样进行电化学测试和微观腐蚀形貌的观察。

  在CHI660D 型电化学工作站上,通过三电极体系测试合金的电化学性能,饱和甘汞电极( saturatedcalomel electrode,SCE) 作为参比电极,石墨作为辅助电极,电解质溶液为分析纯试剂配制的人工海水,试验温度为室温。交流阻抗谱的测试频率为0. 1 Hz ~ 100 kHz,交流激励信号幅值为5 mV,线性极化扫描速率为5 mV/s,开路电位( open circuit potential,OCP) 测试时间为900 s。

  通过JSM-5610 型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微观腐蚀形貌。

  2 结果与分析

  2. 1 腐蚀质量损失与腐蚀速率

  图1 为不同模拟海水流速下B10 铜镍合金管材随冲刷时间变化的质量损失图。从图1 中可以看出: 在流动海水流速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质量损失是不断增大的,这是由于整个试验过程中合金的腐蚀反应在持续进行。在流动海水中,合金的表面会有一部分金属因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冲走,也有一部分金属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附着于合金表面,从而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钝化膜能够阻止腐蚀反应的发生,降低合金的腐蚀速率。

 

图1-2.jpg



  在试验的初始阶段合金的质量损失增长率较高,试验后期质量损失增长率降低,这是因为冲刷初期B10 铜镍合金管材是整个裸露在人工海水中的,无任何保护措施,所以初期腐蚀得较快。但是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合金的表面逐渐形成氧化膜层即钝化膜,降低了合金表面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传质速度和电荷转移速度,使得合金表面发生腐蚀反应的速率降低。图2 为不同模拟海水流速下B10 铜镍合金管材随冲刷时间变化的腐蚀速率图。从图2 可以看出: B10 铜镍合金管材在流速为3. 0 m/s 时的腐蚀速率要比其余流速时的大,流速为1. 5 m/s 时腐蚀速率最小,所以选择海水流速为1. 5 m/s 和3. 0 m/s时的管材进行对比研究。

  2. 2 电化学测试

  2. 2. 1 动电位极化行为的变化

 

图3.jpg



  图3 为在流动人工海水中B10 铜镍合金管材随冲刷时间变化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其中,横坐标为电流密度的对数,纵坐标为电位。图3a 为B10 铜镍合金管材在流速为1. 5 m/s 时,冲刷不同的时间后动电位极化曲线。由图3a 可以看出: B10 铜镍合金管材在96 h 之前的腐蚀电位比较稳定; 当冲刷时间达到96 h 时,B10 铜镍合金管材的腐蚀电位升高,此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腐蚀钝化膜。图3b 为B10 铜镍合金管材在流速为3. 0 m/s 的海水冲刷下的动电位极化曲线,与图3a 不同的是,在流速3. 0 m/s 的海水冲刷192 h 后,腐蚀电位才升高,这说明在较高的流速下,B10 铜镍合金管材的表面形成钝化膜较晚。

  2. 2. 2 交流阻抗谱的变化

图4.jpg


  图4 为在人工海水流速为1. 5 m/s 和3. 0 m/s 的条件下,B10 铜镍合金管材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电化学阻抗的变化,其中,横坐标为阻抗的实部,纵坐标为- 1 倍的阻抗虚部。从图4a 可以看出: 人工海水流速为1. 5 m/s 时,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高频区容抗弧的半径增大,说明随着冲刷时间的增加,合金表面电荷转移电阻是增大的。冲刷96 h 时,容抗弧半径突然变大,说明此时合金的表面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钝化膜层。从图4b 可以看出: 人工海水流速为3. 0 m/s 时,冲刷192 h 后,容抗弧半径急剧增大,说明合金表面的电阻变大,腐蚀速率开始下降。

  2. 3 微观腐蚀形貌观察

图5.jpg

图5.2.jpg


  图5 为B10 铜镍合金管材在1. 5 m/s 和3. 0 m/s 流速下,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其微观腐蚀形貌的扫描电镜照片。其中,图5a 和图5b 分别为流速1. 5 m/s 和3. 0 m/s 时,试样在人工海水中冲刷12 h 后的微观扫描照片。从图5a 和图5b 中可以看出: 在流动海水中腐蚀12 h 后,合金表面经砂纸打磨之后的打磨条纹依然清晰。图5c 为试样在流速1. 5 m/s 的海水中冲刷96 h 的表面微观形貌,从图5c 中可以看出: 合金表面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钝化膜,此时的表面膜较为致密,孔隙率低。图5d 为试样在流速3. 0 m/s 的海水中冲刷96 h 的表面微观形貌,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合金表面已经有腐蚀产物生成并附着,但腐蚀产物膜并不完整。图5e 为试样在流速1. 5 m/s 的海水中冲刷192 h的表面微观形貌,合金表面膜更加完整致密。图5f 为试样在流速3. 0 m/s 的海水中冲刷192 h 的表面微观形貌,此时合金表面打磨划痕已经消失,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钝化膜,能有效降低腐蚀反应速率。合金表面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当模拟海水的流速为1. 5 m/s 时,铜镍合金初期的腐蚀速率高于后期,冲刷96 h 后开始形成钝化膜。当模拟海水的流速为3. 0 m/s 时,铜镍合金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并且在冲刷192 h 后才开始形成钝化膜,但是钝化膜很不稳定,容易被破坏。

  3 结论

  ( 1) 当冲刷时间相同时,B10 铜镍合金管材的腐蚀速率随着人工海水流速的增加而变大,但是当人工海水流速达到3. 0 m/s 后,腐蚀速率迅速增大,合金表面破坏严重,有蚀坑出现。

  ( 2) 流速不同时钝化膜形成时间不同。当模拟海水的流速为1. 5 m/s 时,B10 铜镍合金管材初期的腐蚀速率高于后期,冲刷96 h 后开始形成钝化膜。当模拟海水的流速为3. 0 m/s 时,B10 铜镍合金管材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并且在冲刷192 h 后才开始形成钝化膜,但是钝化膜很不稳定,容易被破坏。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