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材料学科布局及代码调整 增设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
2020-01-20 10:53:27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0年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在现有材料学科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了“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该学科致力于构建材料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学科生态体系。同时,对金属材料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的申请代码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的申请代码仅含有二级代码、不再设立三级代码(即原来的六位数代码)。

 

专家信息维护

请相关专家在评审系统中选择填写“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的申请代码和研究方向,并及时对相关材料学科的专家信息进行更新维护。

 

2020年项目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者在填写申请书时请务必仔细阅读2020年度项目指南中相关说明及资助范围,注意准确选择新的二级申请代码和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的研究方向。

 

2. 申请人所提供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代表作,务必客观和实事求是。工程与材料学部将按照科研诚信要求对申请项目,特别是答辩项目的代表作署名等基础信息进行严格审查。

 

3. “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2020年度将受理除重点项目以外的各类项目申请。考虑到该学科的交叉特性,请填写与本研究相关的其他学科申请代码作为第二申请代码“申请代码2”。

 

材料学科布局及代码调整情况表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说明(E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新概念材料以及材料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材料基础研究的范式中,亟待解决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表征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高端制造和重大工程中的很多关键瓶颈问题也需要开发新材料或协同多材料体系加以解决。增设“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有助于构建材料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促进积极健康的学科生态体系。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将聚焦材料引领交叉、关键共性和技术支撑等三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1.  侧重支持材料引领和交叉科学研究,包括新概念材料、新型复合与杂化材料、材料多功能集成与器件等。通过项目研究,研发现象奇特,性能超群及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性能的新概念材料;设计面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等多功能集成材料与器件,揭示材料、结构与系统集体响应、协同工作的原理;发展多尺度、多维度、多自由度相互作用的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体系。

 

2.   侧重支持材料关键共性科学研究,包括材料设计与表征新方法、新型材料制备技术与数字制造等。通过项目研究,建立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的理论与模型;探索材料制备技术和数字制造的新范式;发展材料表面和界面、缺陷和电子结构等先进的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技术。

 

3.  侧重支持材料支撑性科学研究,包括先进制造关键材料、关键工程材料等。通过项目研究,研发面向高端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支撑需求材料,突破关键材料和技术,提高国家先进制造和关键工程重点领域新材料的全链条贯通、交叉集成和实际应用水平。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E01 金属材料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设计、计算与表征”:由原“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和“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两个二级申请代码方向合并。

 

2.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由原“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和“金属制备与加工的材料科学基础”两个二级申请代码方向合并。

 

3.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使役行为与表面工程”:由原“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和“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四个二级申请代码方向合并。

 

4.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结构材料与力学行为”:由原“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两个二级申请代码方向合并。

 

5.   调整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功能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光、电、磁功能材料”部分内容和原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金属功能材料”,涵盖与光、电、磁、声、热等物理特性有关的金属材料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6.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能源与环境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能源和环境材料”、“金属催化材料”和原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 “金属能源与环境材料”,涵盖与能源、环境及催化等有关的金属材料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7.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信息功能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光、电、磁功能材料”部分内容和原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金属信息功能材料”,涵盖以金属为基础的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8.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生物与仿生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智能和仿生材料”、“金属生物医用材料”和原二级申请代码 “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金属生物与仿生材料”,涵盖生物、医用与仿生金属材料的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E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人工晶体与玻璃材料” :由原“人工晶体”和“玻璃材料”中的“特种玻璃材料”两个申请代码合并。主要涉及晶体材料与特种玻璃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和功能探索。

 

2.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无机非金属基础材料”:由原“玻璃材料”中的“传统玻璃材料”、“水泥与耐火材料”和“古陶瓷与传统陶瓷”三个申请代码合并。该代码下增加了传统玻璃、生态建筑材料、科技考古与文物及化石保护等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3.   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无机非金属半导体与信息功能材料”:由原来“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主要涉及无机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和其他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光电等性能、机制与原型器件。

 

E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将原申请代码中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相关的内容合并到一个新的二级申请代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调整后的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合成新方法、塑料合成、橡胶/弹性体合成、纤维材料合成、特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基于非石油路线的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高分子自组装及高分子材料合成工程化。

 

2.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高分子材料物理”:新设立了“高分子材料物理”二级申请代码,进一步明确了原二级申请代码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与相转变,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材料力学,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与评价和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等。

 

3.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通用高分子材料”:将原“塑料、橡胶及弹性体、纤维、涂料、黏合剂、高分子助剂”六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同时去除了原三级申请代码中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相关的内容。

 

4.   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 “光电磁信息功能材料”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 “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与器件、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与器件、导电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热电材料与器件、光电传感、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聚集诱导发光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发光材料与器件、感光材料、液晶材料、其他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

 

5.   将原有二级代码“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改为“其他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保留原三级代码“分离与吸附材料,自组装有机材料与图形化,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研究内容。新增“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低维功能材料、电池相关有机高分子材料、信息高分子材料、多孔材料、COF及MOF材料、催化材料、光子晶体”等研究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