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从9.3阅兵看“复合材料”与武器装备的不解之缘
2015-08-31 13:27:20 作者:本网整理来源:

  9.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在即,每天关于阅兵的新闻,关于我们国家先进武器装备的报道不绝于眼耳。殊不知,越来越先进的复合材料与武器装备有如此的不解之缘:先进复合材料的密度小、防护性能高、制造工艺简单,因而成为新型轻质防弹装甲的首选材料。

  比如:设计得当的先进复合材料装甲,在同等重量的情况下,其防弹能力可达到钢装甲的数倍,即在防护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先进复合材料装甲之重量可比钢装甲轻很多。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武器装备的得力臂膀——复合材料。

  何谓“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复合材料”装备武器的特性

  1.密度低

  武器装备轻量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仅为1.0~2.0,只有钢铁的1/8-1/4,是铝合金的1/3-1/2。这意味着同体积的武器装备零部件若用复合材料制备,与钢件相比可减重800%-400%。

  2.比强度、比模量突出

  比强度、比模量和比韧性尤其突出。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强度是钢的5~8倍,是钛合金的3~5倍。

  3.可配置性、可调节性强

  复合材料可根据使用性能要求和环境条件自行设计配方,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加工成型,并采用改性手段制备性能各异的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品种规格繁多,性能多样,可制成像钢铁一样的强度,铜一样的韧性,玻璃一样透明等。

  “复合材料”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1)坦克装甲车辆

  要知道,9.3阅兵中,坦克部队将第一个驶过天安门,队形酷似“利剑。斑斓的迷彩下,装甲装备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Kevlar纤维的比重几乎只有玻璃纤维的一半,故在防护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其重量至少可减少1/3以上,因而是钢装甲、铝装甲和玻璃装甲的理想替代物,但其价格较高。

  (2)弹箭

  弹箭轻质化材料应用水平很高,目前战略导弹已实现先进复合材料化,所用复合材料多为芳纶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材料。而战术导弹多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3)军机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陶瓷/轻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轻质装甲得到迅速发展。以Al2O3/玻璃纤维复合材料、B4C/芳纶为代表的新一代轻质防弹装甲材料,与传统的航空防弹钢板、双硬度防弹钢板及陶瓷/轻合金防弹材料相比,具有抗弹性能好,工艺方便和减重效果明显的特点。与传统的航空防弹钢板、双硬度防弹钢板及陶瓷/轻合金防弹材料相比,具有抗弹性能好,工艺方便和减重效果明显的特点,已成为现代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中使用的主要装甲材料。

  此外,复合材料还应用于火炮、弹药、发动机等部位,它们或可在2000℃高温不发生氧化反应,并可经受上千次滑膛炮弹射击考验;或可在减重情况下明显提高弹丸初速和精度。

  正如电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战略导弹、战术导弹和卫星的发展依赖于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复合装甲材料技术即抗弹陶瓷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等使坦克的防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程塑料在枪械上的应用, 使世界枪械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得以打破?因此, 世界军事强国对高新材料技术的研制目前高性能复合材料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