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3-07-23 10:21:46 作者:杨瑾来源:

近年来由浅海向深海大洋挺进,开拓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成为我国与其他海洋大国共同的战略选择。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台风、海啸这些看得见的灾害,而是一种静悄悄的“灾难”——海洋腐蚀。不久前通车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自开工建设以来,海水腐蚀就是其建设技术中最大的难题之一。为防止海水腐蚀,支持大桥的桩基及大桥的桥体采用了一系列我国自行研发的海洋防腐技术,这些高科技防腐技术的运用,确保了大桥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也为我国海洋开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是一种强电介质溶液,再加上冻融、海雾、台风、暴雨、工业排放物等多重腐蚀环境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海洋腐蚀现象。我国海洋腐蚀损害情况极为严重。据测算,在我国被海洋浸泡的钢铁中,每1秒钟就有1.5吨钢铁被腐蚀。在海洋腐蚀中危害重大的是海洋钢结构工程在浪花飞溅区的腐蚀。虽然目前还无法根除海洋腐蚀,但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由于钢铁及钢筋混凝土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很不均匀,在浪花飞溅区腐蚀的深度最为严重,一般为每年0.3毫米~0.5毫米,最高可达1毫米,约是全浸区的3倍~5倍,造成我国部分水工、港工工程腐蚀严重。

有专家表示,从腐蚀的角度看,海洋环境在纵向上分为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洋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5个不同区带。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在各种腐蚀区带中,位于浪花飞溅区部位的钢铁和钢筋混凝土工程设施腐蚀破坏最为严重,这是由于在这一区域海水飞溅、干湿交替,氧气供应最充分。同时,光照和浪花冲击破坏了金属的保护膜,造成腐蚀最为严重。一旦在这个区域发生严重的局部腐蚀破坏,那么整个设施的承载能力就会大大下降,整个工程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将极大地影响安全生产,导致设施提前报废。中外历史上已有过多起因浪花飞溅区的腐蚀使得海洋工程结构坍塌的事故。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的腐蚀控制、监测和维护工作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工程建设的百年大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防腐蚀行业的科研机构之一,该院侯保荣院士已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工作40余年,是我国海洋防腐界唯一的院士。据他介绍,面对海洋腐蚀,需要开展必要的防护和控制措施。中科院海洋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防腐蚀技术的研究。目前队伍不断扩大,成果不断增加,承担着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进行海洋构筑物的腐蚀防护研究,解决在浪花飞溅区腐蚀最严重的问题。2007年,侯保荣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联合国内2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研究解决浪花飞溅区的严重腐蚀问题。今年2月该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并应用于多项示范工程。

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是以我国海洋石油平台、海港码头和跨海大桥等重大海洋工程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联合攻关,研究现役和新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施的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与修复关键技术、腐蚀监检测技术、腐蚀安全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技术以及腐蚀损伤数据库与数字仿真技术,从而显著提高海洋重大工程设施的腐蚀防护和控制技术水平,建立了海洋工程设施浪花飞溅区腐蚀风险评价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针对海洋环境中腐蚀最为严重的钢结构浪花飞溅区,该课题还建立了浪花飞溅区钢结构矿脂复层包覆防护技术,分矿脂防蚀膏、矿脂防蚀带、缓冲层和防蚀保护罩4层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这种如同盔甲一般的“复合衣”保护着海洋工程的安全。

据悉,包覆防腐蚀技术不但可用于新建海洋工程,还可用于海洋工程的腐蚀修补。包覆防腐蚀技术和牙医补牙很像,就是先把破洞磨掉,然后在洞内填补上材料。在外面包裹上一层“烤瓷牙”。这样做,就具有长效、经济的防腐蚀效果,对暴露于浪花飞溅区部位的钢铁设施,包括各种重腐蚀区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设施,如跨海大桥、钻采平台和港口码头等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至少能用30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